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1期

客家人过大年就是热闹

2017年03月28日 11:1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2月24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进入年界后的准备阶段,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柴片、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米馃等,尤其是打扫卫生明几净,里外一新。客家人,红红火火过大年。

  独特、纷繁的客家年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岁(年)饭”,亦称“隔年饭”,供奉祖先神祗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逢闰年要加一双筷子和一根大蒜)。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这种吃“隔年饭”的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即使在外,也要尽量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过大年。菜肴视各家经济情况而不同,一般都会有鱼肉鸡鸭等。吃年夜饭,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猪肉做成的菜肴,称之为“肉丸”,象征团圆之意。年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和横幅,大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猪牛圈里贴上“六畜兴旺”的红条幅,除外还会在许多用具上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正月初一凌晨,客家人开大门时要放鞭炮,现代人多以正月初一零时,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炮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有的人在开门时,还会在门上贴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红联,在欢腾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们称之为“三朝”。古时客家人初一早,要按历书中所说的吉利方向出行,以迎喜神。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正月初二,客家人出嫁的女儿,有回娘家探亲的习俗,她们带着鸡、糖果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民间习惯,到了初五,客家人有“火烧门前纸”的习俗,意思是“新年到此为止”,接着要转入正常生活生产了,不过,富有人家,会一直玩到元宵节。

  在欢度春节时,客家人还有许多禁忌,比如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为了防止孩子不懂忌讳,会在墙上贴一张红纸条,写上“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认为这么一贴,即使孩子说了忌讳的话也不要紧。

  数百年来,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与传统,在年俗上更是保存不少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的古朴习俗。

  红色:演绎别样客家风情

  客家人特别垂爱红色,红色代表吉祥、喜气、热烈、平安,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客家人喜欢里外红火,认为红色有驱邪、压惊、镇妖之功能和逢凶化吉、祈福纳祥的作用。因此,事事都与红色联系一起,红色演绎了别样的客家风情。

  贴红。百节年为首,过年是客家人最隆重、热烈和最红色的节日。挨家挨户都要贴红色对联,红色楣联,主要生产工具如打谷机、拖拉机等贴上红纸。主要附属设施如猪栏鸡舍、水井粮仓都要贴上红纸。主要交通工具如摩托车、汽车都要贴上红纸。房前屋后的树木花卉都要圈上红纸。操办喜事如婚嫁迁居都要贴上红色对联,走亲访友的所有礼品都要贴上红纸。探亲访友的礼品、鸡笼、箱盒都要贴上红纸。这样贴红,虽然没有细致的雕琢,没有精美的装饰,但有着别样的意义,不仅图个吉利,还对他人盼个吉祥。

  挂红。无论是乔迁、婚庆,还是建房封顶、居家做灶,都要挂红,客家语叫“攀红”,娘家或主要亲戚都会送“红”表示祝福。这红就是一条普通的红布,可表达的情义深长。把这些红布横着挂在大门上方和厨房门上的时候,要燃放鞭炮,喜气冲天。宾客同贺同乐,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吃红。客家人逢年过节,请客做酒,都要加工红烧猪肉,都要添加食红或红曲,这道鲜红的菜称“桌心”,意含好事好头,大吉大利。婚宴,娘家来的客人每人都要吃红蛋,意指人逢(红)喜事,团团圆圆、美满幸福。谁家添新丁时,要请大家吃新丁米反,以食红添色,红红顺顺,长命富贵。办丧事,来烧香吊念的亲朋好友每人吃两个红蛋,主家会对客人念念有词:健康长寿,带子带孙。真所谓“肚里有红,其乐融融”。

  穿红。客家人认为逢自己生肖的这一年是本命年,12年一遇。这属相年,有“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传说。为了消灾免祸,趋吉避灾,要穿红色衣服,度过平安岁,迎来好运年。

  披红、戴红、系红、扎红,赏红等尚红传承与演变,记载着客家人奔放浪漫的心路历程,弥漫着浓浓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情结,渗透着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泥土的芬芳。客家人尚红的习俗,氤氲着古老的传统气息,是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心理安慰,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