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绕不开祭神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客家风俗还相传至今。
客家人过年,绕不开祭神习俗。到了农历12月25日,就叫做“入年架”,“入年架”的头两天,家家户户就要敬灶神,也就是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当然现在一般家庭并没有安置灶神,但是在乡下农村人家的厨房炉灶上头,都还安装有灶君神位。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来监察人间善恶的监察神,所以大家对灶君是十分尊敬的。送灶神,大体上都是由家庭主妇主持,拜灶神的祭品,必须用五谷杂粮和糖果之类的东西;五谷杂粮是暗示灶君上天以后,多讲点人间五谷收成的事。老人在送灶神时,要一边捻香、一边小声念:“一杯清茶三枝香,欢送灶君上天堂;灶君上天言好事,各日下凡降吉祥。”据说,送灶君的日子,并不是家家一样的,各色人等有所不同。大体上的区分是:官三、民四、“王八”五六,也就是官宦家庭是二十三,民间是二十四,至于当“王八”的下流人物,就是二十五、二十六两日,这是古老的例规。客家人如果是出身官家,送灶都是在二十三日那天。
从送灶神上天开始,老人家就不准家里人随便骂人,也尽量不说不吉利的话。如果要修理房子,入年架以后就不必选择日子,随时都可以动工。一般家庭二十五、二十六家家都大扫除,二十七、八就蒸甜粄、做发糕。除了做来一家人享用以外,妇人家转妹家,都会带点甜粄、发糕做礼物;也会用来款待客人,表示甜甜蜜蜜。
除夕日,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分别办几付三牲果品,除了用来祭祖之外,像土地伯公等神庙都要去拜祭。早上起来还贴春联,而最隆重的是除夕下午敬祖公,男女老少都集中在伙房屋、祖公神位前捻香祭拜,这时候可说是到处鞭炮连天。除夕敬过祖公后,全家就欢庆团圆吃年夜饭了,饭后家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家长的红包,也叫做压年(岁)钱。
正月初一凌晨,客家人开大门时要放鞭炮,现代人多以正月初一零时,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炮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有的人在开门时,还会在门上贴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红联,在欢腾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们称之为“三朝”。古时客家人初一早,要按历书中所说的吉利方向出行,以迎喜神。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在欢度春节时,客家人还有许多禁忌: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三开始就走亲串戚,一般是初五出年架,年就过完了。
闽西客家:大年初一最有年味
闽西客家人过年自农历十二月廿五“入年界”开始,经过送灶君、大扫除、做糕米果、办年货等过年的准备阶段,又历大年三十的“上红”、贴门神、祭祀祖先、备年饭、吃年饭等年事活动,就进入最具年味的大年初一。
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古人又称之为“三朝”。此日始吃、喝、玩、乐,探亲访友,欢欢喜喜度过十天半月。闽西客家俗语道:“年到初一二,家家打斗叙;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年到十五六,食了余剩肉,耕个耕,读个读。”
大年初一那天,闽西客家人与其他各地客家人一样都有许多规矩:不笊饭、不扫地、不挑水、不打骂人、不洗衣服、不做针线活、不讨债、逢人说吉利话,见面互祝“新年好”、“万事如意”等等。逢“四”要说“红”(因“四”与“死”谐音),“书”要改为“赚”(“书”与“输”谐音),不然不吉利。
年初一,各家起床最早的还是客家主妇,她们早起洗刷锅灶、烧水,摆好供品,然后才请男人起床“开门放鞭炮”。闽西等地客家人的供品颇有讲究:上供时米中要插12双筷子,12根大蒜(闰年各加一),放黄纸钱、桔子、柚子等,有的还有银元,取“有财有食”之意。有的加插“岁饭花”,取“来岁和花发”之意。客家祖地宁化等地,以前在这一天请男人起床不叫“爬起来”、“起床”,而是叫“出首”。“首”在这里不是指头,而是“窝”的土称,“出首”是“出窝”的意思,旧时挑担做生意的人也都是这种叫法,大概是“远走高飞”的意思。
年初一的早晨,有的吃素,有的吃荤。素餐:闽西客家素食主要有团圆汤丸、红枣、花生、糯米甜饭,都是吉祥之物。有的用芹菜、萝卜丝等煮米茶吃。至于其他地方一些客家人的素食,喜欢以“富菜”(芹菜)、豆腐下饭。拜祖回家后吃果子茶。荤餐:主要有鸡、肉、鱼等。宁化等地食荤者,一定有一盘白斩鸡和一碗“长命菜”,家中之最长者和最小者吃鸡腿。桌上要多摆碗筷,每席都要斟上酒,意味着一年伊始,有酒有肉,“有吃”的吉兆。无论荤食、素食都不吃粥,且不能喝米汤,闽西客家人俗称“初一喝汤,出门下雨”。
早餐后,普遍的是拜祖宗。这是男人的事,而妇女一般不出门,在家做擂茶。男人们要到家族厅堂给列祖列宗拜年,照例供上鸡、肉、年糕等,点燃大红蜡烛大红香,燃放长串鞭炮。乡村多一村一姓聚族而居,拜祖宗时,香烟缭绕,鞭炮声连绵不绝,热闹非凡。
初一拜年的习俗,是从中原古俗传承而来的。但同一客家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就宁化而言,城区大年初一就有走家串户、互相拜年的习俗;而乡村初一这一天,一般大人们是不上门拜年,在家守年,只是在公共场所转悠。孩子们手中揣着鞭炮,兜里装着压岁钱、瓜果零食,三五成群,走家串户,尽情玩耍,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文/天涯)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