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伦比的建盏之美
建窑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因它的釉面杜绝了人为绘制的彩釉,而是纯属自然形成的变幻莫测的奇异斑纹,一整窑上过釉水的数以千百件茶盏进窑烧制后,出窑时,每件瓷品的斑纹都异彩纷纭,千姿百态,绝不雷同,每件都是孤品。因此有“一窑一世界,一盏一孤品”之说。
尽管八百多年过去,中国饮茶风俗改变后,国人已喜用青、白瓷、彩瓷,而日本依然看重黑釉瓷器。日本文化厅将重要文物划分为三个等级,国宝为上,重要文化财(重要文化遗产)次之,重要美术品再次之。日本文化厅仅认证14件陶瓷类文物为日本国宝,其中有4件即是建窑出产的极品建盏。分别藏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大阪藤田美术馆。据日本室町幕府时代(对应中国明朝前中期)成书的《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斑建盏是第三重宝,值三千匹绢。”可见一件极品建窑曜变盏在16世纪就已经是富可敌国的宝物。
早在北宋宋徽宗时期,这位治国无能的当朝皇帝,把个宋室江山落于敌手,兄弟二人被俘他乡,但这位皇帝好诗好书好茶,琴棋书画俱佳,算得上是一位大艺术家。他独创一体的“瘦金书”,迄今无人超越;他画的《芙蓉锦鸡图》画艺精到,无人企及;他著作的《大观茶论》,堪为茶史精典。在他的推动下,品茗斗茶,有力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建盏能得以无以伦比的在宋代诸多名瓷中独领风骚,卓尔不群,不无与这位将“建盏”写进《大观茶论》的皇帝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在赞誉“建盏”的《宣和宫词》一诗里写道:
“螺细珠玑宝盒装,
玻璃瓮里建芽香。
兔毫连盏烹云液,
能解红颜入醉乡。
其意指用兔毫建盏烹建溪上好的茶饼,香云缭绕,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进入梦乡。
纵观陶瓷史,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种古代瓷器,能博得包括皇帝在内的如此众多的名臣、鸿儒、诗词泰斗级人士齐赞一种瓷器,而且是黑釉色衬底的,这是绝无仅有的茶文化现象。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与同僚章岷斗茶时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曰:
黄金碾畔绿尘飞,
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意思说:用贵如黄金的小龙凤团茶饼飞快碾出的茶末尤如绿色的尘沫,放在建窑烧成的紫玉瓯中用沸水冲泡,茶水如雪花涌起,好看极了。斗茶出的那美味连佳肴美酒也逊色,斗茶出的那香味就连兰花荷花也不如。
建盏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生产底足铭有“供御”、“进琖”的建盏进贡朝廷。除了范仲淹外,在南宋,众多文坛巨匠纷纷畅怀讴歌建盏,简直是到了极致。
著名茶专家蔡襄 在《北苑十咏·试茶》中赞誉“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大诗人黄庭坚描绘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大文豪欧阳修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陆游被朝廷贬到武夷任武夷冲佑观主持时,时常用建盏斗茶,以文会友。他对建盏赞誉有加。他在《闲中》一诗中赞道:“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诗人在斗茶中,认为用建盏斗茶最适宜。尽管兔毫盏瓯小,但斗出的茶香令人叫绝。诗人杨万里极爱茶,对建窑兔毫盏的珍爱,可以说在古代文人墨客中,是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了。在他的诗词中一再提到兔毫盏,而且认识特别深入,使用的兔毫盏也很有讲究。“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这一句中,“松风”与“蟹眼”一样,指的是水沸腾的程度。这句可以这么理解,“鹰爪”新茶末被刚刚开始沸腾的水调成了羹状,茶汤进一步沸腾到“蟹眼”时,开始点注,茶汤中泛起的雪白泡沫“乳花”,与兔毫盏中如霜的毫纹交相辉映。
诗因茶而诗兴更浓,茶因诗而茶名愈远。同样,作为建茶绝配的茶具——建盏也因此名声大增。建盏诗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有力地增强了茶文化氛围,使之成为茶文化的巨大助推器。建盏诗词无疑是中国茶文化园中的一朵惊艳四射的奇葩。(李加林/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