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保罗·哈钦森在1920年来到了中国闽东南鼓浪屿小住几天后,即被这座“海上花园”迷住了。鼓浪屿,是个音乐之岛,天近黄昏,漫步小岛,听着从某栋街屋敞开的窗户里断续飘出钢琴和小提琴声,还有街头艺人忘情的小提琴和吉他的演奏,让人仿佛整个身心一下子步入到一个音乐世界。
30年间,举办了几千场音乐会
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小岛,在如此狭小的岛屿上,居然拥有如此之多的风格迥异的建筑,如此之多的英才与风云人物。可以说,无论是在艺术、教育,还是医学、建筑,鼓浪屿都扮演了一个时代先锋的角色……
到鼓浪屿听琴,是每位来者的必修项目。音乐厅不大,墙壁和舞台显得有些陈旧,白色墙皮呈灰色,幕布也有些暗,散溢着久远的隔世的味道,没有富丽华贵的水晶灯……但大厅里几乎座无虚席。这个音乐厅管理相当规范,秩序非常严谨,天天爆满。据悉,30年间,在这座音乐岛上举办了几千场音乐会。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鼓浪屿音乐的天然基因。有人说,鼓浪屿的美丽如一首隽永的诗。鼓浪屿原名“园沙洲”,在小岛的西南海边,有两块相叠的岩石,长年累月受海水侵蚀,中间形成一个竖洞,每逢涨潮时,波涛撞击着岩石,发出如鼓的浪声,人们称它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独特的历史演替形成了鼓浪屿音乐的厚重积淀。古时候鼓浪屿就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地方音乐(主要是南音)和戏曲流行。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古老中国的大门,厦门成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外国传教士随之涌入。由于鼓浪屿是座海中孤岛,自然条件好,人口不多,小巧玲珑,自成一区又距厦门较近,外国教会纷纷登上鼓浪屿,先后建起十多所教堂,传经布道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传播基督教音乐(西洋音乐)。与此同时,鼓浪屿逐步沦为“公共租界”,相继有16个国家在此建立领事馆,据说比同时期上海还多5个。一时间鼓浪屿成为中国教会、教堂、传教士、基督教徒、教会学校和非营业性的外国人俱乐部、舞厅等娱乐场所最密集的地方。鼓浪屿近现代音乐教育因此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态各异的民族风俗、文化艺术和音乐与当地传统民俗、音乐相互渗透和交融,使近现代音乐在鼓浪屿得以迅速发展。
优越的人文环境促进了鼓浪屿音乐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鼓浪屿迅速演变成中国第一富人岛,几十年间岛上建起了1014座欧式别墅和洋楼,俨然是一座欧洲南部小镇。建筑本身就是凝固的音乐。岛上居住的外国人、华侨、商人和中产阶层占多数,这些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从小善爱音乐,学习音乐,也懂得享受音乐。于是开办新式学校十分盛行,中国人开办的学校也开设音乐课,这里还诞生了中国第一所钢琴幼稚园(即现在的日光幼儿园),许多家长主动为孩子学习西洋音乐和乐器创造条件,先后出现了100多个音乐家庭。鼓浪屿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1913年购进了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架私人钢琴,紧接着,岛上的人们纷纷购买钢琴、风琴,之后又引进口琴、大小提琴、小号、大小洋鼓、军乐器和手摇式留声机等。鼓浪屿首批学习西洋音乐的人,更是身体力行,主动远离家乡到外地、外国学习深造,并且学成后回乡举办音乐会,岛上到处荡漾着琴声、歌声。这样的人文环境,正是鼓浪屿当地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融合渗透和传播发展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