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一线总指挥”,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什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廖俊波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做了现实的展示。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诚恳待人,团结协作,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以实际行动在学习和实践着共产党人这个光辉形象。
廖俊波在担任中共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县委书记期间,他兢兢业业,踏实干事,当地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政和县原本是福建省贫困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在他的带领下,该县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9亿元。2012年,该县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年政和县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发展十佳。县里的工业园区从2012年7月破土动工,3个月完成征地3600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在传统农业县建起省级工业园区的“政和速度”。他不畏艰辛,攻坚克难,为该县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政和这个山区县城,发展十分滞后,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为此,他刚到这里,便主动深入群众,找出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虽然他是县委书记,当他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深入贫困村,开展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推进精准扶贫。他带头扑下身子,卷起裤腿,跑田坎,穿长筒雨鞋走烂泥田。他找到了贫困群众的症结,那就是农民发展生产,不知道“钱从哪里来”。为此,他牵头带动政和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额扶贫贷款试点,用200万元政府保证金撬动支农信贷3000余万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廖俊波真正领会了“一线总指挥”的精髓,那就是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调查在一线,这样才能真正当好“一线总指挥”。
要发展,就得招商引资,在重要的招商项目中,他始终做到亲自会见、亲自接待、亲自协调、亲自洽谈,为的就是给县里引进项目。在他的带队招商下,组团式引进了65家电机企业,总投资32.4亿元。在城市建设中,每个项目的关键点,他都亲自参与,为的就是让各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体现了新时代“一线总指挥”的担当精神。
周末下乡是常态,廖俊波始终记挂村民增收。在他任县委书记期间,心里从来没有周末的概念。他说:“周末不周末,关键看有没有事,有事就没有周末。”2016年夏天,因为受病虫害影响,东涧村千亩花卉损失不少,当地花卉情况如何,成了他一直记挂的事。他知道,东涧村原来群众收入很低,还是“零村财”,但是这个村的党支部很强,跟群众一起商量找到一个路子发展花卉。这个挺好的一个项目,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虽然户外气温高达37度,养花大棚内更是湿热难耐,但廖俊波还是要坚持去棚里了解情况。
发展电子商务,是廖俊波到政和县以来主抓的大事,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小小政和县2016年还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电商孵化园,集合了电商培训、创业指导、实操实练等多种功能。目前这个孵化园已经为政和县培训出超过6000名电子商务人才,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个亿,为政和县的多类农副产品扩大了销路。
石屯镇石圳村,当年是“臭名远扬”的垃圾村,为了保护村民清洁家园,发展美丽乡村经济,廖俊波几年来无数次到村里考察,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后来他再来到村子里,已成了村民的熟客。每回到石圳村,廖俊波都喜欢去村民家中坐坐,喝一口新煮的白茶,听听村民的心声。如今村容整洁、空气清新,村里到处点缀着白茶园,有了“白茶小镇”的美名。因为美丽而且富有特色的乡村环境,石圳村家家户户发展起了乡村游,村民走上致富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廖俊波展现出的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在他眼里,摆脱贫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他为了23万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立足于打基础、利长远。坚持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给后一任打基础。为此,一年到头,他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双休日、节假日,他几乎都在政和度过,成为了干部眼里的“铁人”、“工作狂”。其当中学老师的妻子说:“如果我们两个人一直当老师,可能更自在。”但廖俊波觉得,他已经很快乐,他让一个长期处于全省末位的扶贫开发重点县,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路子,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在他眼里,能够当好“一线总指挥”,能够带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一线总指挥”最大的使命,就是生命中最大的自由和快乐。“七一”前夕,廖俊波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荣称号,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