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心中的“财神爷”
李保国,是村民心中的“财神爷”。1958年2月,他出生于河北省武邑县,2016年4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年仅58岁。噩耗传来,各方震惊。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长都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特别是在邢台太行山区的临城县、内丘县、邢台县,数以万计的干部和群众黯然神伤,有的居然号啕大哭。大家没人相信自己心目中的“财神爷”会突然离去。
李保国生前是全国劳动模范、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模、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出版《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绿色优质薄皮核桃生产》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在村民心中,李保国就是“财神爷”。30多年来,他硬是把“学问”做到了荒坡秃岭,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到了太行山上,把“学生”带到了一片片果园里。他的教案和学术成果是山里最美的硕果,硕果是他最美的教案和学术成果。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备受尊敬的“农民教授”“土专家”“乡村技术员”,被广大老百姓誉为“科技财神”“学问福星”。他是山区果农们的“贴心人”“技术把式”。逢年过节,他是乡亲们争相邀请的贵客,一顿饭要像“跑片”那样轮流到10来家炕头上去吃。 他比“愚公”聪明得多,也伟大得多。愚公是要把挡在他家门前的山搬走,而他则是靠科学技术让“荒山披上绿衣裳”,把昔日世代寸草不生、“兔子不拉屎”的荒山野岭改造成硕果丰收的良田,让山里人“靠山吃山”摘掉穷帽子,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1997年李保国刚到村里指导苹果种植和管理时,他号召大家给谢花的苹果套上纸袋,目的是保护苹果生长,这样结出的果实皮薄、肉鲜、色好。为了消解村民的疑虑,他自己买了20万个纸袋带到村子里,免费发放给果农,说以后苹果卖出好价钱了,再还他纸袋钱。当时一斤苹果才卖1块来钱,可纸袋的成本每个就要0.24元,所以杨群书不理解,认为将来会赔本。李保国劝他套,他还跟李保国吵架,说:“为啥花这两毛多钱把苹果罩住?那以后皮还会红?你是糊弄我让买你的纸袋吧,我就是不套。”李保国耐心向他解释:“说科学,你不懂,我跟你打个比喻吧。这苹果就像人的脸,如果整天风吹雨打日头晒,是不是会很粗糙?用袋子罩上保护起来,就像女人使了防晒霜,将来苹果成熟后,好看又好吃。”杨群书还是不干:“罩住没太阳照射,能会红?不信。”李保国笑笑:“到时袋子摘下,几天就上色了。”杨群书还是不信,发来的5箱子纸袋只用了很少一部分,还私下里说李保国的闲话。李保国路过杨群书的苹果园,见状指着他叫道:“老杨,为你好,你不听,等那套的苹果值了钱,你就想起我的好儿了……”果然,套袋的苹果按李保国指教的时间开解,一见阳光,几天工夫就全红了,不但皮薄还又脆又甜,1斤卖到了2.5元,比不套袋的贵出了1倍还多,杨群书后悔莫及。
2016年4月12 日,李保国追悼会和遗体告别这天,保定市数千人自发送李教授最后一程,各种私家车把保定南半城堵得水泄不通。邢台岗底村,绿岭公司前南峪等地设灵堂悼念,并有数百人自发前往保定殡仪馆吊唁。同年4月18日,中共邢台市委举行首场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以政府、企业共同出资方式,设立李保国科技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为邢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让其精神传承下去;依托内丘县岗底村富岗科技馆,建立李保国纪念馆,永久保存。(文/岩峰)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