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2-3期

“海峡陆桥”:从东山到台湾

2017年05月04日 10:1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早在8500年前,闽南东山岛与台湾之间曾经有过7次出现“海峡陆桥”,从东山渔民从海底打捞出来的3000多件的哺乳动物化石表明,先人们早在万年前就通过这座“东山陆桥”往返于海峡两岸。东山与台湾相距仅98公里,据史烊记载,东山商人、渔民早期源源不绝进入台湾开垦,传播生产技术、传播文明。

  连接两岸的“东山陆桥”

  “东山陆桥”的概念是1981年由福建师范大学林观得教授在美国世界海平面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之所以称之为陆桥,是因为浅滩曾经在过去某个时期出露海面,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的“桥梁”。海洋地质资料显示:浅滩的形成属于由更新世不同时期的陆相堆积物组成,成为略高于海峡底部的台地。近180万年以来,海平面下降超过40米时至少有7次,由此推断“海峡陆桥”至少有7次出现。专家认为,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已渐暖,海平面回升,台湾海峡逐渐形成,海峡陆桥在距今约8500年前才最后被淹没于海底。

  “东山陆桥”西起东山县南澳岛附近的水下30米深的海底阶地,向东延伸至海峡南部的台湾浅滩,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直至台湾岛西部的台南,东西长度近200公里。浅滩带由四部分组成,即台湾浅滩、南澎湖浅滩、北澎湖浅滩和台西浅滩,平均水深约40米,最浅处仅10米。其东部在北澎湖浅滩与台西浅滩间,现为澎湖水道上游所分隔,深约60米。澎湖水道上游60米的深度有可能是近期切割成的,因为澎湖水道是黑潮支流的主流区,其底层流速很大。[2] 浅滩南侧海底坡度急剧下降;北侧下降较缓,故成为台湾海峡海底的分水岭,以北范围属东海大陆架组成部分;以南范围属南海大陆架组成部分。

  其次是“东山陆桥”的两端发现人类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1987年以来在海峡西部的东山岛东南的兄弟屿附近海底打捞出一件人类右肱骨化石,人类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命名为“东山人”,随后相继发现“海峡人”、“左镇人”。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9年约20年间,东山博物馆已从“万福公”、出海渔民等处陆续收集哺乳动物化石30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经鉴定有亚洲象、双角犀、熊、野猪、梅花鹿、水鹿和水牛7种。海峡东部的潮湖列岛附近海底,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和种类更多,有诺氏古菱齿象、亚洲象、普氏野马、梅氏四不像鹿、水鹿、杨氏水牛、水牛和猛犸象等等,动物群组合反映的时代都是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动物化石惊人的一致以及保存和埋藏状况表明这些哺乳动物原来就生活在那里。而先人们更是早在万年前就通过“东山陆桥”往来海峡两岸。

  据载,明朝年间,有姓谢和姓黄的两个表兄弟从诏安辗转来到东山岛(时称“铜山”),他们看到岛上环境和气候都适宜居住,而且有山有海,谋生较容易,便选择在一块靠近海边的“福地”居住了下来。黄姓兄弟选择在东南方垦荒种地,以后在此娶妻生子,造房屋建村庄,名为“后宅”。姓谢的兄弟则选择在西南方居住,因西南方一片平坦的土地上有一凸起的小山丘,形似覆盖着的“钵”,“钵”是用铜铸造的器物,故把村庄取名“铜钵”,取其“固若金汤”的意思,以后铜钵谢氏果然人丁兴旺,村庄渐成规模。

  东山与台湾“五缘”渊源

  与东山岛相距仅98海里的澎湖岛,不仅两岛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神缘久,而且自古以来两岛民众关系十分密切,史前时期一座“东山陆桥”更把两岛紧紧连在一起。明嘉靖年间,东山北极殿香火随铜山官兵游戍澎湖,以及商人和渔民源源传入台湾,并在台湾北港、澎湖马公建庙祀之。万历年间除戍守澎湖外,还戍守凤山和淡水,北极殿的香火相继传入台湾。明末郑成功屯兵铜山,其部将见北极殿已破败不堪,必将亵渎神灵,遂将庙中玄天上帝金身请至驻军供奉,入台于北港建庙祀之,铜山北极殿的香火从此衍播台岛。

  位于台湾澎湖马公市启明街的东甲北极殿,为马公市三大甲头庙之一。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铜山人、澎湖水师协标右营游击黄象新等曾劝捐修建。1923年,东山著名彩绘师黄文华与师兄弟水林师(朱锡甘)、朱钦3人受聘前往澎湖负责北极殿等寺庙的彩绘和凿花工程,从此东山岛的彩绘和凿花技艺在澎湖岛开枝散叶,黄文华被誉为“著名澎湖彩绘和凿花技艺第一人”。1945年,东甲北极殿被盟军飞机炸毁,东甲民众不忍让其废墟,翌年六月集资予以重建。该庙兴工重修时急需大量杉木,遇到“欲得材木以为用,澎湖无可得”“思购之于内地而未得其当”难题。此时恰遇东山商人“肥仔憨”,借东山与澎湖恢复海上通航之机,从龙海石码运载杉木欲贩卖至台湾,途中因遇飓风,船只得暂泊澎湖马公港避风。澎湖乡亲一见满载的杉木正是修庙急用之材,欣喜万分。货主得知情况后,便将这些杉木优先转给澎湖乡亲,以解修庙之急,其中一根特等杉木被选做大殿横梁,并将这一感人故事绘画于其上。庙中一方《重修北极殿落成记》碑载道:“主神真武大帝忽进驾指示,亲欲往请托东山上帝采购,果然不数月余;东山帆船载运北极殿杉料来澎,查验其数相符,闻者咸称有应。”从此庙貌森严规模宏广,香火日盛,马公市更是文风鼎盛,出过举人,故民间流传有“东甲好笔尾”的佳话。

  2008年,东山岛著名彩绘师黄文华的长子、台湾著名传统彩绘艺师黄友谦先生,应马公东甲北极殿管理委员会邀请参与门神与通梁部分门扇之彩绘、受文化局邀请为澎湖生活博物馆创作、再现1945年东甲北极殿因遭战乱受炸,主神真武大帝忽进驾指示亲欲往请托东山上帝采购,从东山帆船载运杉料来澎之神灵显赫过程。至今在马公东甲北极殿、妈宫城隍庙、观音亭、铜山馆、马公北甲北辰宫等皆留有黄友谦的作品。

  悠悠海峡水,两岸根相连。台湾玄天上帝的信仰与东山铜陵北极殿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1997年,澎湖东甲北极殿主持人许大福先生3次到大陆寻根,经多方寻找查证,确认东山铜陵北极殿为澎湖地区众多北极殿的香缘祖庙,特别是与澎湖东甲北极殿为“兄弟庙”关系。之后,澎湖东甲北极殿历任主委相继率信众到东山铜陵北极进香拜谒、捐资修缮。

  一座北极殿,两岸共炉丹。2009年10月3日,澎湖马公东甲北极殿举行重修庆典仪式,东山64位信众应邀护送铜陵北极殿主神玄天上帝神像首渡澎湖巡安,在澎湖巡游3个多月,所到之处各界信众竞相膜拜,全岛轰动。2010年1月16日,澎湖东甲北极殿杨哲夫先生带领参访团一行25人,护送首赴澎湖巡安的铜陵北极殿玄天上帝神像顺利返回东山祖庙。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