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祖庙:妈祖信众心中的“东方麦加”
妈祖(林默)于宋雍熙四年(987年)“羽化”后,湄洲岛上建起了第一座庙宇。经过一千多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信仰遍布祖国大陆的沿海沿江,内河内溪;妈祖庙宇林立于水旱码头,渔村山乡,成为统领四海的最高海神。明郑时期,随着移民在岛内定居、垦殖与发展,妈祖几乎成为移民的主祀神。
长期以来,湄洲祖庙被妈祖信众视为“东方麦加”,台湾许多妈祖信众把亲自到福建祖庙省亲认祖、顶礼膜拜当作平生一大夙愿。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后,一道人为蕃篱隔绝了海峡两岸的往来,妈祖信仰不仅是紧紧维系两岸血肉亲情的一根纽带,而且也是打破两岸几十年政治坚冰的开路先锋。
“官不通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台湾民众的妈祖朝拜热潮、“宗教献身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影响并推动台湾当局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如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解除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包括朝拜妈祖的禁令。又如1989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大型进香团乘坐20艘渔船,直航湄洲岛,打破两岸几十年不直航的僵局。1991年3月21日,台湾嘉义圣恩宫组织327人从高雄乘客轮绕道日本开往湄洲进香,结束两岸几十年无客航的局面。2000年夏天,大甲镇澜宫要求民进党当局实现其竞选时的承诺,准许他们实现宗教海上直航,虽然要求没有得到批准,但已真实反映了妈祖信仰对台湾当局政策的挑战。
2002年5月8日,湄洲妈祖金身乘船赴金门巡安,又实现了湄洲岛与金门、乌丘岛之间几十年来的首次客运直航。2002年7月,泉州天后宫妈祖金身则乘坐“太武号”客轮赴澎湖会香,开辟了泉州与澎湖的客运直航。据统计,截止2002年上半年,台湾地区已有1400多艘次、近5000人次直航湄洲朝圣。因此,随着民间条条“妈祖航线”的开通,台湾当局势必进一步解除直航禁令,并最终实现“三通”。妈祖信仰在闽台关系史上将谱写新的篇章。
妈祖信仰是社会整合和民气凝聚的重要力量,也体现了台胞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的炽烈感情。妈祖作为从故乡请来的保护神,也成为移民忆土思乡的重要寄托,人们凭籍奉祀妈祖,怀念大陆故土。同时,妈祖信仰还成为台胞“民族认同”和“敦睦乡谊”的精神力量,表现了炎黄子孙非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台湾妈祖庙:福建湄洲祖庙分灵
台湾的妈祖信仰文化形成史,基本上是闽粤人的航海移民史。随着部分闽粤人移居台湾,他们把原有的妈祖信仰传到了台湾,他们把在大陆供奉的妈祖神像带到了台湾供奉。因此,台湾妈祖庙,都是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的分灵。
自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隔绝了半个世纪之久,台湾民众处于与大陆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使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台胞在未能回大陆探亲访祖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祭奉包括妈祖在内的民间诸神来表达他们的思乡念亲情结。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不断加强,民间信仰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中介,尤其是妈祖的信仰连结着两岸民众的情感。许多台湾妈祖庙的信众通过护送“妈祖”到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省亲”、联谊,结下了深深情谊,也成了海峡两岸相互交往的一种形式。由于台湾大部分民众包括政要都信奉妈祖,所以台湾妈祖庙香火一片兴旺,成为台湾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信仰之一。
1993年福建妈祖民俗文物在台展出,共吸引了近80万人次前往参观,从而加深了广大台湾信众对妈祖文化的了解。而湄洲妈祖神像先后多次应邀赴台巡安,受到千万民众的朝拜。巡安期间,各地除了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外,都分别组织了诸如彩车游行、文艺演出、明星助兴等多种多样的敬神娱人文艺活动,为民众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愉悦。
妈祖金身巡安:即湄洲妈祖主神,多次应邀赴台湾巡游活动。巡游中直接接受千万台胞(包括台湾政要)的顶礼膜拜。这是新时期在现代交通条件下出现的妈祖信仰的一项新活动。其中尤以妈祖金身巡游台湾影响巨大,为莆田本地“妈祖出游”传统活动的新拓展。随着妈祖热升温,妈祖金身也不限于湄洲主神。其中既有湄洲妈祖金身巡安金门,又有泉州天后宫妈祖金身会香澎湖,还有漳浦乌石宫妈祖金身巡游台湾全岛等。一次次巡安,引起了一次次轰动,也掀起了一个个妈祖朝拜的热潮。(文/海明)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