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深耕大陆高校
2018年08月27日 11:18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记者面对面访问了24名台师。
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的“福州大学城”,集结了20所大学,而记者造访的是有“台师大本营”之称的福建工程学院(简称福工),在大陆的理工科系颇具地位,更有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的美名。目前共2万4千多名学生、1900多位专任教师。
一走进占地136.88公顷的校区,从设计新颖的大楼、刚刚栽种的树木,可以窥见该校扩张的豪气。
校方表示,学校正积极争取在2020年从学院升格为大学,却碍于校地和学生的比例规定,只好“裁”学生,降低“生地比”,与台湾的学校为了招生,求爷告奶的景象,宛若两个世界。但真正抓住我们眼球的是,就在这偏远的郊区大学里,竟然有高达不少的台湾老师在此任教,其中还有3名位居院长级。
身兼福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及校长助理的潘老师,是较早前来福工任教的台湾教师。1961年次的他,高雄工专(现为高雄应用大学)毕业后,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回到母校高应大教书,一路当到了电子工程系系主任和电资学院副院长。
潘老师在电工学术圈内颇有成就,不仅是英国工程科技学会会士(IET Fellow),更曾是台湾“国科会”信息学门复审委员、Information Sciences等12家EI、SCI学术期刊特邀编辑,因此,2003年在两岸学术交流的机缘下,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延揽为特聘教授,因此结识了福工前校长蒋新华。
当时,大陆正积极提升大学在全球的学术地位,需才孔急,蒋新华看重潘老师的学术成就,游说多年后,终于将潘老师请到了福建。“当时蒋校长允诺我,将聘请60位台籍教师。这条件说动了我。”提起当年为何答应福工邀约,潘老师娓娓道来。
其实原已退休,也一次请领完退休金,更移民澳洲的他,本想在澳洲安享晚年,但时值台湾高教圈面临少子化冲击,学术界充斥着工作朝不保夕的廉价教师或四处兼课打零工的流浪博士,“因此,我来大陆,想的是替台湾博士开启另一扇窗!”而大陆方面果然也给足了他和台湾博士舞台。除了潘老师被大陆选为第五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享有崇高待遇,前前后后更已引进了数10位台湾老师到大陆任职。由他领军的福工信息学院已是福工最大院,有近3000名学生,197位教师,11位来自台湾。
不只福州有大批台湾教师,来到湖北省武汉市,竟发现即便在内陆,亦不乏台湾博士在此扎营。俗称武汉三镇的武汉市,烟花3月之际,正是樱花盛开季节,当地第一学府、大陆排名10强的武汉大学,吸引了如织的游客前往赏花。除了武汉大学内有多位台湾教授,附近的湖北经济学院(简称湖北经院),更是湖北省台湾老师最多的学校。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