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社会各界一股“国学热”的掀起,大陆不少大学纷纷设立国学专业或开设国学讲堂,并与台湾开展国学研讨,一股“国学热”风靡海峡两岸。
国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瞩目
随着国学热的掀起,国学事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早在2016年5月19日,由北京华易苑国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海峡两岸国学文化交流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来自大陆各省、市的国学爱好者及海峡两岸国学专家学者等出席了该次的会议。
在会上,中国专业人才库等多位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华易苑国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高度的认可,也对华易苑近两年来培养了大批的国学专业人才表示感谢,希望华易苑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下不断扩大,国学的舞台必将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彩。
国学串起两岸文化情感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中华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在两岸交流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国学论坛在这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几届海峡论坛期间,时时可见一些未曾谋面的学者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许多两岸的学者在谈到参加国学论坛的初衷时都指出,国学是两岸交流最有默契的共同语言,应该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基础。的确,没有什么词能够像“国学”一样,超越政治、经济、地域的阻隔,将海峡两岸的文化情感深刻地联结在一起。
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曾在出席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开幕式发言时表示,ECFA签订后,两岸经济一体化已有了制度保证,接下来两岸交流的重点是文化和教育。他指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认真研究中华文化,对两岸的文化交流,强化两岸的精神纽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学论坛以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为交流基点,既能够使两岸学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共同的文化血脉,又因为两岸不同的国学研究发展轨迹,产生独特的思想碰撞,从而给双方学者以更大的思考空间。
已举办5届的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两岸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虽是民间主办政府支持,但影响力却不亚于许多大型论坛,并且愈来愈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成功,可说是因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厦门筼筜书院所举办的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学界很受好评,受邀学者均是欣然接受且认真准备论文,可说对论坛十分重视。近年来,各类论坛众多,尤其是国学热兴起后,一些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已成为众相邀约的“学术明星”,常常分身乏术,但他们仍然对厦门的这个论坛情有独钟。事实上,论坛良好的研讨氛围让两岸学者们印象深刻。会议期间,分秒必争的学术切磋、严谨论道的治学态度,以及犀利独到的观点交锋,常常使得整场论坛高潮迭起。
正因如此,5届国学论坛皆成果丰硕,学者们发表了数百篇论文,涵盖了国学研讨的方方面面,义理、训诂、辞章、经济四途皆有涉及,论题从“如何推动国学经典的经世致用”,“朱子理学与当代社会”,“《诗经》研究——学术·生活·展望”,“道家研究:学术·信仰·生活”,“《周易》:经典、释读与传承”,再到本届的主题“经典传承与文化发展——儒道经典的核心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可以看出,论坛主题进一步与时代结合,逐步在经世致用方面予以重视。
与会专家认为,注重经世致用,给国学论坛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特色与生命力。今天,传统文化不仅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已提升到治国理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这也是为国学在当今时代的意义给予的肯定,也将成为国学论坛今后研讨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