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8年第5期

“由儒入佛”的国学大师梁启超

2018年08月27日 16:40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转发 打印

  梁启超之所以被视为19世纪上半叶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除了在学问方面,他确实有涉及“国学”诸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并有“突出的建树”之外,更在于他的“大师”之德,那种近乎严酷的、敢于不断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迄今难得一见的光明磊落人格。

  “由儒入佛” 
  佛教研究有两种路径:一为“哲学的研究”;一为“信仰的研究”。就“哲学的研究”而言,国学大师梁启超对宗教的考察,不仅涉及宗教与哲学之关系,而且涉及宗教与科学之关系,甚至在比较宗教学的视域中对不同宗教作出了价值判断,他深入到个人信仰层面,表现出了“由儒入佛”的致思倾向。
  “凡宗教皆以起信为基者也。”这是梁启超对宗教的一般看法。他的宗教观强调的是“信仰”之维,并宣称自己信仰的不是所谓“教会的宗教”。要而言之,“是要把一类‘非信仰’的淘汰出去了,赤裸裸的来研究信仰的本质”。他认为,宗教是神圣的,是对人类社会有益而且必要的,人类之所以进化,宗教功不可没。
  宗教与哲学之关系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梁启超认为“哲学是从智的方面,研究宇宙最高原理及人类精神作用,求出个至善的道德标准”,而“宗教是从情和意两方面,给人类一个‘超世界’的信仰”,以“智”和“情、意”作为哲学与宗教的分殊。
  梁启超不止一次地表达“唯心哲学殆近于宗教”。在他看来,哲学可分为唯物、唯心两派,“唯物派只能造出学问”“唯心派亦能造出人物”。由此,梁启超认为中国佛教内涵哲学因子,中国人不是作为宗教而是作为哲学接受佛教的。
  “宗教贵信”。当然,“信”也有“迷信”与“正信”之分。不管是迷信抑或是正信,梁启超所强调的是信仰背后的“至诚”。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大人物所以能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常常依赖宗教。“宗教思想何宜于治事”“而哲学思想何以不宜”?梁启超指出有五种原因:一是无宗教思想,则无统一;二是无宗教思想则无希望;三是无宗教思想则无解脱;四是无宗教思想则无忌惮;五是无宗教思想则无魄力。
  梁启超认为孔教并不能为中国人提供信仰之力,便放弃了“儒教”之信仰。在《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他明确指出要以佛教之“信仰之力”抵达中国进步之途,因为佛教最有益于中国之“群治”。
  由于梁启超一生笃信佛教”,所以,他认为,佛教是全世界文化的最高产品。因为在他看来,“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之信仰乃兼善而非独善”“佛教之信仰乃入世而非厌世”“佛教之信仰乃无量而非有限”“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
  他一生经历了一个最初追随康有为信奉孔教,而后反思宗教本身,最后皈依佛教的嬗变历程。具体到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便是:先以宗教塑造“新民”,激发信仰之力;后来指责宗教禁锢人之精神自由;最后宣称佛教乃是“全世界文化的最高产品”。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