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传奇的国学大师
2018年08月27日 17:20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弃武学禅
后来,南怀谨到了成都,遇到一位河南籍拳师,教他“十三大法”,即是太极拳衍变的十三架式,不刚不柔,然而每一个动作,招招可以致人死命。顿时感觉到倘使学这套拳的人没有道德修养,动辄要人性命,如何了得!所以从此弃拳不学,专志学禅,在峨嵋闭关3年,一直与拳绝缘。
习禅品茶。一个为南怀瑾先生制茶的青年蔡俊说,南怀瑾老师眼睛一睁就喝茶,但只喝岩茶,他觉得岩茶不像铁观音那么浮,内敛但是有香气。他喝的岩茶出在三坑两涧,第一坑是牛栏坑,第二个是慧苑坑,第三个坑是大坑口,也称九龙窠。三条坑是纵向的,两涧是横向的,两涧一条是流香涧,还有一条为悟源涧。因为最好的岩茶就出在这里。
最好的正山小种出产地为麻粟,产量很少,每年蔡俊都要到麻粟收购一些原料,然后再回来制作。对茶的认知度每个人都不同,所以蔡俊也不会哗众取宠。做茶要物尽其用,物质本质的美好不能因小而失大。他的理念如此,应用也用心良苦,把做好的茶供养给南老师。
蔡俊说,南老师非常受用他的茶,家乡的味道或者是童年的味道,引起老人家无尽的回忆。从早到晚,南老师都喝茶。他的作息时间与常人不一样,他一天只吃一顿饭,大部分时间都在喝岩茶,不讲究品种,只要是好的,追求一个结果。所以,每年专门有一两款给南老师的茶,命名为老茶鬼。选择武夷山三坑两涧中的茶树,旁要有水流过,并且要藏风聚气。
南怀瑾的著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他的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的作用功不可没。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中国大陆有多数的民众由西方哲学转入东方文化,代表作品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其中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在台湾则多由佛道入门(大多数为佛教众),佛教学方面如《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南怀瑾可说是密教准提法在台湾香港的重要推动力。道家方面,南怀瑾的书籍在命理及中医学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阶,如《老子他说》《庄子諵哗》《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等。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