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8年第5期

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

2018年08月29日 15:37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转发 打印

  先后与钱锺书、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钱”、“南饶北季”的国学大师饶宗颐于2017年2月6日凌晨在香港去世,享年101岁。香港大学官网发布悼文,对这位该校颁授的首位“桂冠学人”深表哀悼,代理校长谭广亨沉痛表示:“今天哲人萎地,我感到十分难过。国学大师饶教授是国际文化巨擘,亦是我国国宝,更是香港大学大家庭的灵魂人物,一直以来备受港大人敬重景仰。饶公的嘉言美行及其为中国文化及香港大学所作的不朽贡献,将在港大史册流芳。”

  初中未毕业的“旷世奇才”
  1917年8月,饶宗颐出生于广东省潮州的大富之家,其外祖父为清末进士,父亲饶锷为当地知名的考据学家、工商金融界名流。饶宗颐曾说:“父亲为我取名‘宗颐’,是期望我师法宋五子之首周敦颐。”
  饶家开有四家钱庄,几代皆为潮州首富。他曾说:“家庭条件非常好,可以玩的东西很多,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大学、喜爱西洋建筑的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藏书十万余卷。受父亲影响,饶宗颐时常浸泡在此,读书玩耍之间,文史典籍早已烂熟于心。
  家学渊源和富裕的家庭条件,使饶宗颐从小便拥有了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学习条件,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总感觉学校教的“太肤浅”,他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这位后来学富五车的汉学大师,是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少年。
  饶宗颐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是自己的父亲。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虽然再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也因此,钱锺书曾称他为“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金庸也曾赞誉“只要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以甲骨文研究成名的国学大师
  饶宗颐的成名领域为甲骨文。早年曾作为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的助手,做甲骨经文图书记录工作,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许多经文的甲骨书,从此开始对古文字产生兴趣。
  1954年夏天,饶宗颐到东京大学讲授甲骨文,同时到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甲骨文,在那里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京都大学有数千片来自中国的甲骨文,但当时日本学者并没有重视,饶宗颐等人在罗振玉的带领下开展研究,后来撰写了《日本所见甲骨录》,这在日本可谓开风气之先。此后,他又在法国、意大利等地陆续寻找流失到海外的甲骨文,一一加以研究。1959年,饶宗颐终于出版巨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这部书以占卜人物为纲,将占卜的大事融会贯通,全面地展现了殷代历史的面貌。此书一经出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发表评论,并加以推介,在中外学术界影响巨大。因为这部著作的发表,1962年法国法兰西汉学院将“儒莲汉学奖”颁给了饶宗颐,这个奖项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
  随着年岁的增长,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根据他自己的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诗词、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中去,他自己也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同时还是一位书画大师。2009年在中国内地出版的《饶宗颐20世纪学术文集》共计14卷20册,超过1200万字,包含专著80余种、论文1000多篇,可谓文卷浩瀚。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