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
2018年08月29日 15:37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香港是我的福地”
国学大师饶宗颐为什么留在了香港?饶先生说:“香港是我的福地”。
饶宗颐大师跟香港结缘有两段,第一段是抗战爆发之后,那时候他还年轻,在中山大学出版了他爸爸的《潮州艺文志》,他年轻时读了很多书, 1937年广州中山大学把聘请让他去编辑地方志。
1938年广州沦陷,中山大学就内迁到云南,饶宗颐作为中山大学的一个员工也要内迁到云南,当他回家后准备返校时,生了一场大病。饶公说,他平时很少生病,那次生了一场大病。结果就是人家去了云南他没去,他就到了香港,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渊源。
到香港之后,经别人介绍他认识了两个著名的学者,一个是王云五先生,一个是叶恭绰先生。他帮王云五先生编辑字典,因为王云五先生过去是商务印书馆的,后来编过一个四角号码新辞典,他想在这个基础上再编一个八角号码,这时年仅20岁的饶公给他做助手写一些图书记录等等,从这个基础之上饶公开始对文字,尤其是古文字发生了兴趣。
后来他又到叶恭绰先生那边,叶恭绰过去是交通系的元老,做过交通部的部长,北京政府时期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先生正在编全清词,请饶公帮他收集这个词。因此他在香港短短一两年时间认识了这两位学者,在这两位学者身边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久香港沦陷了,他又回到潮州老家,后来他到广西无锡国专(那时候的无锡国专也内迁到广西,无锡国专是唐文治先生创办的,现在好像没有人提起了,那时候也是传承国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校)。他在广西生活了一段,抗战胜利以后又回到广东担任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委员,编广东的地方志,主要是编潮州志。
1949年他就到了香港,有个很有名的潮州商人,叫方继仁,问了情况之后就劝他不要走了留在香港。那时候饶公就一个人,他的家属、孩子都在潮州。饶公当时听从了方先生的建议,没有再回到潮州。
1949年之后就留在了香港,饶公没有学历,没有上过大学,而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林仰山先生慧眼识英才,1952年却不拘一格请饶公到港大去教书,这是他整个学术生涯中一个最大的转折点。他到了港大之后眼界也开阔了,有机会接触到世界的文化。
在港大,饶公1954年获得了出国的机会,先是到日本,1956年他第一次到法国,法国是整个世界汉学的重镇,他参加了第七届世界汉学家大会,那是饶公第一次走向国际的学术盛坛,在饶公的学术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1962年,饶公拿到法国的儒莲奖。
1968年,新加坡刚刚独立不久,成立新加坡大学设立了中文系,请饶公到那边当首任系主任、讲座教授。新加坡当时对华人、对中文很抵制很防范,对自由钳制得很紧。他当时跟新加坡方签订了9年的长约,但他提前走了。1973年,正好香港中文大学刚刚成立十周年,就请饶公到中文大学来做中文系系主任、讲座教授,这个时候就开始第二次跟中大结缘。在那之前其实跟中大也有缘,因为他也是参加新亚书院创办的重要人物,同时也在新亚书院兼职上课,一直做到退休,退休之后饶公一直是中国文化研究所的荣休教授,还带研究生。1978年饶公退休, 1978年、1979年之后,广东省当时的省委书记吴南生邀请他回大陆。但他一直认为香港是他的福地。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