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玉雕像:澳门纪念性建筑
澳门与妈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时,澳门政府设想在澳门建一有纪念性的建筑物,来作为回归的永恒纪念。结果选来选去,终于确定在路环岛建妈祖玉雕像。这一方案受到了世人的一致称道。这尊妈祖像高1.99米,象征澳门回归时为1999年,面向澳门,面向祖国大陆,表示澳门是祖国的一部分,已经回头归来,也象征妈祖保佑澳门23.5平方公里、50多万人口的平安和发展。
在妈祖玉雕像即将开光之际,澳方决定由湄洲妈祖祖庙主持开光大典。时任澳督韦奇立、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对湄洲妈祖祖庙代表团赴澳开光事宜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湄洲妈祖祖庙开光代表团出色的表演博得世界各界人士的称颂。在开光现场,澳督韦奇立、新华澳分社社长王启人自始至终参与了这次活动并主持石雕像揭幕。之后澳督韦奇立亲自设宴款待湄洲妈祖祖庙赴澳开光的全体代表。在澳门玉雕像开光前夕,澳各界人士特地派人到湄洲妈祖祖庙奉请一尊妈祖金身雕像并供奉在路环岛的天后庙中。
就在湄洲妈祖祖庙开光代表团进澳的同时,澳门举行了一次妈祖文化踩街活动。踩街队伍自关闸起经澳门总督府最后到达路环岛,行程历2个多小时,路上自动加入队伍的澳门人士数以万计,中途经过每一处都能看到虔诚的信众敬香跪拜妈祖的盛况,澳一老人激动地说,澳门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那次开光大典盛况,澳卫星电视台为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现场直播。
澳门,充满了妈祖的迹象,充满了妈祖文化的内涵。历史上澳门与妈祖渊源关系密切,历经500多年的今天,澳门与妈祖的关系更加密切。在澳门回归祖国之后,路环岛的妈祖玉雕像将更加引人注目。
妈祖,又称湄洲圣母、海神娘娘、天妃、天后等,澳门是中国妈祖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弹丸之地的澳门,妈祖信仰成了代名词。
妈祖信仰:澳门发展史上特殊地位
作为今天澳门的代名词。除了妈祖阁,在澳门还建起了很多妈祖庙。如澳门莲峰山下创建于万历年间的妈祖新庙(莲峰庙)、普济禅院的天后宫、望厦康真君庙内的天后庙、马交万天后宫,氹仔市区天后宫、氹仔卓家村天后宫、路环天后宫等。
妈祖信仰在澳门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澳门人对妈祖极其崇拜。澳门渔民出海或者返港经过妈祖港,习惯上焚烧纸钱、元宝并燃放鞭炮,祈求妈祖保佑出海平安或感谢妈祖保佑使其能平安归来。
澳门渔民出海在撒网捕鱼之前,往往也要拜祭妈祖,祈求捕到尽可能多的鱼;遇到风大浪高时,常呼号妈祖保佑。除了渔民,澳门商人及各行各业的居民平时也经常到妈祖阁烧香拜祭,特别在妈祖诞节期间,澳门人不仅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祭祀仪式,而且常常持续3天搭棚演戏娱神。法国画家博尔杰1839年5月2日自澳门写给其朋友的信中说到妈祖阁:“这里从早晨到黄昏都挤满了人,在中午最拥挤的时候,我不得不躲在树阴下继续工作”。另一位法国画家希尔德布兰绘了一副19世纪妈祖神诞期间演戏娱神场面的画,画面上一座用竹木临时搭起的大棚场坐落在妈祖阁前的空地上,从正殿月门一直连到江边,旁边紧连着一排低矮的小棚屋,大棚里挤满了人,外面的人流仍在源源涌入,几个找不到落脚点的戏迷,居然爬到临时茅厕顶上坐着看戏,江边停泊着数以十计的渔船和两艘大海舶。
在澳门,妈祖信仰也得到佛教、道教以及西方文化的广泛认同。为了扩大影响,佛道教也将妈祖作为自己的神袛来供奉,如:以观音为主神的莲峰庙和普济禅院也将妈祖奉为重要的神明,专设祭堂祭祀。除此之外,妈祖信仰在澳门也得到了葡人及西方传教士的认同。葡人信奉天主教,按照中世纪天主教的正统观念,妈祖属于异教徒所崇拜的偶像,应当在排斥之列。而在澳门,却将之视为西方的航海保护神一样,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共鸣,“所祀的(指澳门东望洋山上最古老的建筑圣母雪地殿教堂)是葡人奉为护卫航海之神,相当于闽粤渔民祀奉的天后”
今天,澳门仍是世界上妈祖信仰氛围最为浓烈的地区之一,妈祖信仰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澳门居民对妈祖的信仰与崇拜热情未减,每天到妈祖阁烧香参拜的人络绎不绝。据陈衍德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澳门仍有2/3的居民信仰妈祖。在澳门居民家中,尤其是渔民和水上居民的每条船上,都供奉着天后,妈祖诞也是澳门的传统节日。(文/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