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小组讨论“两高”工作报告时,我就高院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在贯彻依法治国进程中,在部分地区设高院巡回庭一事,向高院下组的人员建议是否在台商集中的省市设巡回庭,方便台商因各种纠纷就近打官司,我称之为“家门口的法庭”。高院非常重视这一建议,在设定第三巡回庭职责时把我建议的内容也列入进去了。
国家发改委在编制“十一五计划”时,对是否将京台高速也计划在内意见不一,国家发改委为此曾派员到福建听取我的意见,当时他们顾虑的是台湾民进党刚执政,两岸之间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我将自己的分析和意见提供给他们,看得出来他们基本消除了这方面的顾虑,从而把京台高速编入计划中。2015年12月18日12时,京台高速福建段全线通车。后来,听到很多台胞惊喜地告诉我说,“主任,我在福建的高速路上看到京台高速的标耶,好神奇哦,台北看到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了。”台胞说着总会嘻嘻一笑,而我总是偷着乐:嘿嘿,你们不知道吧,这里面可有我这个政协委员的建议呢。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1990年开始,福建开创了两岸媒体合作交流的先例。在我向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下,2008年,福建省级媒体率先赴台驻点。当时平面媒体从业人员赴台由省台办出批文就可成行,而广电系统从业人员赴台要上报国家广电总局审批。这样广电系统从业人员赴台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造成时效性的采访节目常常搁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政策规定的利弊得失和落实情况,基层最有发言权。福建许多广电从业人员多次向我反映此问题,刚开始我建议他们给行业主管部门上文,但不了了之。他们又来找我,说这一政策是你争取来的,你就好事做到底吧。接下这一委托,为了使提案更有说服力,我专门研究国家广电总局审批程序和有关规定,拟了草稿与福建广电人员进行讨论,最终形成靠事实说话,用数据分析,有解决办法的提案。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终于下放广电系统人员赴台审批权限。
作为政协委员,应当善于发现和把握问题的关键,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2015年12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期间,我对《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涉台部分提出了修改意见。在小组讨论会上,我说明了为什么要修改的依据,并将修改意见形成文字。那天刚好是全国政协一位局长下组参加讨论,听了我的意见后,立即请小组秘书整理成《重要专报》,经小组召集人和我签名后,直接送达全国政协领导。后来,拿到大会表决通过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后,我找出讨论稿对照,竟然一字不落,连标点符号都被采用了。我很庆幸,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加重视委员的建言献策。当然,委员的建言必须是有高度、专业的。
政协的“发声”,不在于“说了算”,而在于“说得对”、“说得准”。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不论在小组讨论对媒体开放时间,还是接受媒体采访,作为政协委员,我总会用好这一传达声音的特定场合,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台工作的论述,认真解读,通过台媒直接传到岛内,让台湾民众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大陆的政策走向,感受到大陆的善意。2000年台湾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从文化入手,大搞“文化台独”、“去中国化”。在此期间,我提出了遏制“文化台独”的建议,新华社发了内参,我的这一建议,也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
参政议政就是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它折射出的是政协委员致力于实现国家共同目标的担当与责任。十多年的参政议政经历,让我在参与两岸各项交流活动中游刃有余,也让我见证了两岸同胞点点滴滴动人交往的故事,更让我记录了两岸各项交流合作的种种成果。我更觉幸运的是,在自己十多年的履行委员职责中,与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相联,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叠起。在八届政协会议期间,我不仅参与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讨论,而且看到了“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得到运用。
最近有部很卖座的国产大片《战狼2》中的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仰。它让我联想到自己。现在,我即将圆满完成本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使命,即将告别参政议政的舞台。但是一日为政协,终身为政协。无论我在不在政协的舞台上,我的心都永远与人民政协在一起。只要心中有人民,脱下军装的战士永远也是战士。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政协委员,只要心中永远揣着人民政协,我就永远与人民政协站在一起,时时刻刻、满怀深情为人民政协的事业鼓与呼。(文/陈玲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台办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