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于2017年11月启动,活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美、中国梦”为主题,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推介标准。景洪市勐罕镇曼累讷村委会曼远村荣获“2017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高山植物保护行动走进曼远
曼远村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村容村貌整洁,古井、井塔形貌精美华丽,寨边百年古树苍劲挺拔,记载着历代居民对树的敬仰。村寨至今盛传“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古训。
这里至今保留着傣族传统的竜山文化,现存竜山面积35亩,是当地州的重点保护区域。2012年镇上制定实施《勐罕镇古树名树及风景林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树进行GPS定位并分类登记造册,禁止砍伐倒卖,曼远傣族竜山古树被纳入保护范围。
曼远村的野生芒果林被当地人称为“蒙搭”,就位于村里的竜山脚下。虽然已经是600多岁的树中“老寿星”了,但是这些野生芒果树长得十分粗壮,最大的树干直径3.2米,最高的大约有80米。透过它,能看到生态文化在景洪人血脉基因里的沉淀。村民将这些老芒果树看做是圣物,不敢轻易砍伐、破坏,而且这些芒果树每年还会结芒果,过去是村里孩子们喜欢的水果。现在,水果种类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会摘几个芒果吃,村民们也是极慷慨乐意的。
2017年11月26日,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生物文化资源,实现生物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索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方法、新途径,由云南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办、景洪市勐罕镇人民政府等协办的中国高山植物保护行动走进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
由DR PLANT植物医生和云南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心共同设立的中国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是全球首个高山植物公益行动项目,民族生物文化示范园是该项目的重点推进工程。它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依托,保护当地的高山植物,通过挖掘当地民族文化与植物及自然的深刻关联,鼓励、引导村民保护自然、保护高山植物。
中国民族植物学倡导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一行,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累讷村委会的曼远村,同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一起,为落户在这里的中国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民族生物文化示范园揭牌。
曼远村是傣族村寨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乡村之一,也是一个极具原始特色的古朴傣族村寨。近些年,由于大量种植香蕉、橡胶等经济作物,使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为加大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保障村民的经济来源,缓解土地退化,恢复村寨原始森林风貌,中国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来到了这里,在此成立了西双版纳民族生物文化示范园,并进行授牌仪式,与当地村民共同携手保护高山植物。
据了解,中国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是全球首个高山植物公益行动,它是由植物医生与云南生物与多样性保护中心共同设立的公益项目,于2017年4月22日正式启动,项目旨在研究高山植物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高山植物资源,保护与创新高山植物文化资源,实现高山植物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项目所需经费由植物医生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