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9期

“另类”的鲁迅研究——有感于“房向东鲁迅研究文集”的出版

2016年12月01日 16:3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鲁迅研究专家不是自封的,需要学界的认同。翻看这套文集,陈漱渝评价是“血性的文章”,王彬彬称赞“有着学院研究者无法替代的价值”,何满子认为“对于理解鲁迅,理解现代文学和文化史乃至理解现代中国,……都是很有用的”,钱理群肯定“读者看了这本下了很大功夫写成的专著,不仅可以了解当年的历史,更可以从中吸取某些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些堪称鲁迅研究的名家大家,能够对一个非学院派的研究者作出如此评价,一定不是他书稿的数量而是他成果的价值。

  房向东的“另类”鲁迅研究,那他“另类”的研究视角是什么呢?

  “因为愤怒而写作”。为写这篇小文,我原拟约房向东聊一聊,但念及他日前履新,可能公务繁忙,不便打搅。几次希望他能提供一些文本参考,还是未果。我虽不了解房向东研究鲁迅始于何时,但他谈论鲁迅的第一本书《鲁迅与他“骂”过的人》是1996年出版的。我虽不知道房向东兴趣鲁迅有啥契机,但猜想一定与毛泽东的评价有关: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未曾料到,时移世易,怎么就对鲁迅无端曲解、污蔑、攻击起来了呢?房向东困惑、不解,甚至生气。尤其是面对“鲁迅,无非就是骂人”的睥睨不屑的言论,房向东感到愤怒!都说“愤怒出诗人”,愤怒同样也出学者。房向东就从鲁迅的“骂人”与“被骂”入手,以“鲁门走狗”自况,向一切贬损鲁迅的妄人妄语开战,自然就成了“另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鲁迅与他“骂”过的人》出版后,先后重印7次,发行量在5万册以上,上海书店出版社先后三次再版,被翻译到韩国和日本出版。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房向东“因为愤怒而写作”,是排遣内心的块垒,维护世间的正义。他非学院派的“另类”研究,其意义绝不仅仅叙说自学成才的励志故事,而是怎么看待民族英雄。在这多元多样多变、交融交流交锋的当下,在一些人那里,虚无历史成为“时尚”,解构英雄成为“潮流”。有的人要么以学术研究为名歪曲历史真相,要么以假设推断代替历史事实,要么用拼凑的细节否定事件的本质。这是一个解构、诋毁英雄的年代,这又是一个需要英雄、弘扬正气的时代。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面对那种恶意贬损鲁迅的言论而保持缄默,就会有碍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正确判断。”这是房向东研究的初心,也是社会公道的声张!世上没有被捧成的伟人,更没有伟人会因咒骂而变得渺小。一语成谶,鲁迅身前的一句话,却在他身后得到了验证。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入木三分叹为观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后人评价鲁迅的文章。房向东擅长写杂文、随笔,由此喜欢上鲁迅,也在情理之中。是否得到鲁迅之真传不得而知,可能是爱屋及乌,它的“另类”研究的文体多为杂文、随笔,而非论文。这在学院派学者看来,或许不无“纰缪”,不够“严谨”,但正是这些率性之作、真情流露,引得专家的好评:“房向东常常嬉笑怒骂、天马行空,在‘学院派’看来,未免太‘野’。然而,也正因为不受规范的约束,房向东往往能感受到‘学院派’难以感受的问题,往往能抓住‘学院派’难以注意的东西。”

  房向东的“嬉笑怒骂”,固然一针见血,痛快淋漓,但由此遭来笔墨官司、文坛恩怨。这套书本来是由七本组成的,《鲁迅批判的再批判》就因过于凌厉,最后审读没有过关,成了“另子”。他的“另类”研究,其意义也不光是证明文无定法,而在于打破了学术规范、论文范式的掣肘。放眼林林总总的所谓学术论文,不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是简单问题复杂化。本来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观点,却论述得纵横捭阖、云遮雾罩,以示水平。当莘莘学子立志成为专家,不惜挤破头皮争上所谓的“核心期刊”,倒是奉劝一句,先把文章写得简洁明了。

  这套文集出版之时,房向东已过了55岁生日。老骥伏枥,房向东表示还将持续他的“另类”研究,并未成了专家、当了官而放弃,他希望两三年后能够完成最后一部“鲁迅精神传记”《无处逃脱》,这是他关于鲁迅的最重要的一本书。我们期待着新著问世,“庾信文章老更成”,在保留个性的同时,也希望有所收敛,譬如偏激与犀利,毕竟过了“愤青”的年龄。

  最后,套用郭沫若一句称赞鲁迅的话: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房向东无意做鲁迅研究专家,不做则已,一做成了专家,一个非学院派的“另类”专家。  戎章榕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