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站和三座桥,让我深为触动,它们“建”证改革开放,“筑”福未来发展,促进了当地交通设施的改观,彰显了建设理念的与时俱进;不只是改变闽道行路难的状况,更开启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副总理一行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列车,他对随行的记者说乘坐的感觉: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2018年11月28日,走进三明市三元区采风,适逢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数40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我们自豪地说跑过了日本。
当中国高铁总里程占全球近三分之二总里程的背景下,我认领了三元交通的题目,这固然与个人经历中的些许记忆有关,但,更希望通过一个点来见证大道通衢,礼赞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屡创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模式”。
从哪落笔呢?通过实地采访,我发现可以用“一个站三座桥”,来管窥三元区交通设施建设的巨变。
一个站
说来也巧,11月29日,南龙铁路试运行,这是为一个月后南龙铁路正式通车做准备,它的开通,标志着福建省内连接地市快速铁路环线封“口”成形,也标志着福建是全国首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而我那天正好在这条铁路上的重要节点的三明站采访,真乃天助我也!
南龙铁路北起南平市,南抵龙岩市,线路全长248.1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是我省“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龙铁路与合福高铁以及杭深、龙厦铁路一起形成高等级快速铁路环状通道,至此,南平至龙岩、龙岩至福州的最快旅行时间,将分别由之前的3.5、3小时压缩至1.5、2小时。
三明站是南龙铁路9个车站之一。
据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三明站建造最大的特点是融入,将车站建设与房地产开发融入(吸引碧桂园、永嘉天地等开发商进入),将旅游集散中心和市民休闲广场融入,将商业与文化融入。
车站功能的改进完善,充分吸取了三明北站的不足,实行人车分离、无风雨长廊、零换乘,极大方便旅客的出行和抵达。
也许是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得太快,高铁的分布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在每一个城市当中,高铁站成为了当地一处地标建筑,代表着该城市的脸面。但是,在我国无数个高铁站当中,也出现了“撞脸”的现象,有心网友发现有3个高铁站,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于是放在网上曝光、诟病。
那么,作为后建的三明站,应该如何避免落入窠臼?
文化,只有文化才是独树一帜的标识。于是,闽学文化长廊的动议应运而生。
一条逶迤而去的沙溪,波澜不惊,脉脉涌动,她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装点她、扮靓她,是几代三明人的夙愿。
沙溪东岸启动较早,不仅有风景秀丽的江滨公园、十里亲水城市绿道,而且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园。较之西岸,则略为逊色。而西岸恰是这座工业新城的发端之所在。它因工业立市而功不可没,却不能在工业转型、生态修复中而拖了后腿。
两岸呼应,方才完美。为此,三明市抓住了“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全国试点城市建设的契机,萌发了在沙溪西岸建造十里闽学文化长廊的构想。
构想得到文化人的响应。三明市政协常委、作家绿笙(林域生),长期关注闽学文化和三明地方文化,2015年初,他提交了一份提案:“福建闽学代表人物中杨时、罗从彦、朱熹三贤均在三明区域生活学习并从事讲学活动,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因而,三明可说是闽学文化的发祥地,是三明历史文化中最有号召力的名片。”
“以沙溪河自然流向分别打造杨时、罗从彦、朱熹的闽学展示区。借河流自然流向依序建设,寓意文化的流传如河流一般生生不息。建议将整个市区从台江三明南站至徐碧铁路桥列入文化景观规划范畴。”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2015年三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项目建设,并将“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2015年16个市区重中之重项目进行督办。
不日,公布《关于建设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的实施方案》,明确“政府统筹、县区参与、社会共建”。十里长廊正好在三元区的地盘上,三元区当仁不让,全力以赴。
十里沙溪微波荡漾,波移景换。随着十里文化长廊的开发,那些流传于民间的沙溪美景,亟待重新发现。为此,通过新建、改建、融入的方法依形就势造“五园九景”,意在让景水相融,园中有景,景在园中。其中“五园”包括龟山园、豫章园、集萃园、愿中园、朱子园。“九景”分别是源头活水、四贤聚萃、程门立雪、文明之光、康乐胜境、浮桥古渡、朱子问天、桃李芬芳、源远流长,实现了沙溪胜景与闽学渊源的巧妙结合,工业城市与人文历史有机接轨。
因为闽学文化长廊,沙溪两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因为闽学文化广场,三明站在全国诸多高铁站中显得与众不同,特色鲜明。
有站就该有站名。三明是先有三明北站,但在沙县境内,那就叫三明南站吧。因为三明原先有一个“三明站”。
提及“三明站”,那可是有些年头了。这是鹰厦铁路的一个站点。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人货入闽进得来,难出去,出去往往需要在来舟站转车。
鹰厦铁路三明段设计时速是多少我并不清楚,但我猜想这是世界上速度最慢的绿皮列车。走走停停,有车交汇定是这辆车躲在一边静候让其他车大行其道通过。
我清晰记得,1969年11月25日傍晚,在一片欢送锣鼓声中,随父母登上下放农村的绿皮火车,吭哧吭哧直至凌晨才抵达冷凄的三明。福州至三明走了大约有七八个小时。
慢,是我当年对绿皮车最切身的感受;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交通发展的特点。
就以铁路大提速为例,从6次大提速到高铁时代,从原来的绿皮车到空调车再到现在的“和谐号”“复兴号”,中国铁路一次次华丽蜕变,总是踩着时代前行的节拍。
也许是高铁发展得太快太快,一个城市往往有两个高铁站,譬如,“南平北”与“南平南”,“武夷山东”与“武夷山北”。外地旅客如何拎得清?下错站点是常有事儿。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鉴于三明北站在沙县境内,应地方要求将原先设计的“三明南站”更名为“三明站”。为的是名副其实。那鹰厦线的“三明站”呢?2018年7月15日更名为三元区站。
南龙铁路通车后,采访时听说还保留两对绿皮车。不料,稿件尚未提交,2019年1月4日,当最后一趟客运列车K1210驶出,从此告别了绿皮车。始建于1956年的三明站从此关门歇业。候车厅曾悬挂的《江山多娇》巨型壁画,让多少人挥之不去。鹰厦铁路已成为几代福建人的集体记忆!承载三明人相遇和别离的老火车站,谁都不想跟它说再见!但是,还是忍不住说,再见了,谢谢你这63年来的陪伴!
作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临近收尾工程的三明站无疑是三元区的一个窗口、三明市的一个窗口,采风团一行选择在站前闽学文化广场作为合影的地点,正是看中三元区交通的嬗变,看好三明未来的发展!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