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9年第6期

王金平率家人宗亲到闽祭祖

2020年02月05日 10:4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王金平全程用闽南话恭诵祝文

  厦门延平郡王祠是典型的闽南风格建筑,中间为主厝,左右各一护厝,殿内供奉郑成功塑像,是清末民众为怀念拜谒郑成功而建,至今已百余年,和著名的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同属最早的一批延平郡王祠。台湾有50多座延平郡王祠,信众40余万人,而厦门这座是大陆唯一的。

  奉香、奉酒、奉花,一拜、再拜、三拜。“谨以鲜花时果庶馐之礼,恭祭民族英雄开台圣王郑成功之灵。”王金平虔诚立于郑成功塑像前,全程用闽南话恭诵祭拜祝文,讲述郑成功驱荷复台、开垦台湾的历史,及其先祖王文医随军入台的往事,表达他对郑成功的感念、崇敬。

  王金平称郑成功“智勇兼备,英风飒爽,宏图远略,整军经武,挥戈东指,乘风破浪,气势如虹,勇渡黑水,围攻台南,苍天助潮,一鼓作气,攻占滩头,兵困荷夷……恤流安民,兴教化于市井,辟地屯垦,植桑麻于荒丘。”

  他表示:“先祖文医,荷蒙识拔,效力军前,全岛底定,卸甲归田,驻屯路竹,传衍生息,福荫子孙,代代昌荣,能不感念,圣王福泽!”

  王金平尊称郑成功为“创格完人”,“振我中华,千秋彪炳,开台伟业,万代景仰,两岸崇圣德,五缘架桥梁,共筑和谐,同圆梦想,继往开来,再谱新章,今我返乡来祭祖,敢不先拜国姓爷。”

  “我们拥有共同的血脉”

  走出郡王祠,面对一同前来朝拜的王氏宗亲,王金平再谈此次祭拜郑成功的感念。他用闽南话直言:感念之一,延平郡王郑成功当年带我的先祖漳州人士王文医到台湾,才有今天我率台湾王氏宗亲回原乡祭祖寻根。感念之二,身为台湾人,感念郑成功带领闽粤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今我们后代祖孙,仍依着先人所建的基业,开展宏图。至今日唯有真心、真意、爱乡、爱土,全心全意发展台湾,壮大台湾。

  祭祖寻根之旅启程前,王金平曾发声明表示,血缘与文化是人心的根、社会的本,两岸之间的文化、血缘关系无法切割,中华儿女本是同根生。

  昨日,王金平再度表示,台湾绝大多数人的原乡都在大陆,“我们拥有共同的血脉,慎终追远的文化传承始终绵延存续。期待个人跨海回乡祭祖的一小步,可以为两岸和平迈出一大步。”

  王金平穿红马褂漳州祭祖:本是同根生 两岸一家亲

  王金平5月7日前往福建省漳州白礁村王氏宗祠扫墓祭祖。他在祭祖后对宗亲发表谈话指出,王氏宗亲数百年来,不分两岸,血脉相连,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是中华儿女,既是同根生,也是一家亲,所以弘扬中华文化将是追求共同发展的基础。

  王金平先谈先祖“唐山过台湾”的艰辛,也藉台湾两道民谣“思想起”及“唐山过台湾”印证先祖开创不易,如今人亲土也亲,此时此刻充分感受原乡土、亲情黏糊糊;无台湾与福建的空间距离,也无数百年的时间长度。大家都在此,愈逗阵愈会亲,互相祝福、互相帮忙,两岸的和平、和谐、融合就此开始。

  他指出,王氏宗亲数百年来,不分两岸,血脉相连。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是中华儿女。中华儿女既是同根生,中华儿女也是一家亲。我们都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也将是我们追求共同发展的基础。

  王金平说,期盼从王家开始,陆续能够也能看到李家、陈家、林家等等百家百姓,先后搭起两岸各地各姓宗亲的桥梁,再连起一张又一张、一层又一层的同宗血脉的血缘网,开创两岸正向发展、和平稳定的新格局;也期待宗亲手连手、心连心,共同祈求列祖列宗,助他一臂之力,庇佑他心想事成。

  王金平接受厦门市宴请举杯致词时感慨说道,自己27年没有来到大陆,今天亲眼见证了厦门的进步和发展,更让他内心感慨,“台湾再不急起直追,未来恐怕连台北和厦门相比,都会显得失色了。”(文/钟禾)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