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去雕饰,不是不用刀工,而是以最少的刀工,揭示最丰富的蕴含;是人工痕迹与天然石材的浑然一体,是虚实结合与形神兼备的相得益彰。“机出自然,宛若天成”,让人一眼看去,不由拍案叫“妙”!
他精于玉石的俏色巧雕。俏色巧雕是业界公认的较有难度的玉雕工艺,它是利用玉石的颜色、皮色、纹理,使作品的造型与颜色融入创作题材之中,达到完美艺术效果的一种技法。量料取材,以材施艺,既讲天赐,亦在人为,相映成趣,超凡脱俗。
以玉雕作品《一蝉知秋》为例。这是一方伊朗青玉,本身有两种颜色,其玉镶嵌在浑浊的皮色中。“先相其理,后雕其型”。他首先是反复识石、读石,其次是立意、构思,最后才是雕刻、造型。削去多余的玉皮,重点突显一只蛰伏的蝉,将自然造型作为背景,宛如一段枯木。在中国古诗词中有“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等寒蝉悲秋的诗句,用《一蝉知秋》命名,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甚妙!蝉是静止的,但能让人觉得有灵性;蝉是无声的,却让人听得到不绝的鸣响……在2018年8月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上,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至此,我感同身受。“墨明石妙”来自酒桌朋友的一句戏言,借用了“莫名其妙”,表面上是闽南口音“其”“石”相近,但实质上是他深得“石妙”,在玉石雕刻中充分感受到了艺术创作中的妙趣丛生、妙不可言!
较之惠安的石雕、木雕、砖雕、剪瓷雕等传统技艺,玉雕出现已晚。而他转向攻玉,放弃驾轻就熟的石雕、影雕技艺,不只是因为玉的通透性好,附加值高,更能发挥艺术创造性,而是自我挑战、抬高标杆,讲求精细精巧,追求精益求精。因而他对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心领神会。俏色巧雕新作品《绿盈农舍》,耗时两年,什么是精雕细刻,由此不难想见。这不是一个人的艺术转向,而是惠安石雕产业的转型升级。由资源加工型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由低端粗放型向高端创意设计型转型。他送我一本《惠安县玉石雕刻行业协会会员作品集》,即是例证。
在采访中,让我领略了俏色巧雕的奥妙,更让我见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玄妙。回去的路上,我对“墨明石妙”又有新的敬意。不论是石,还是玉,需要借助雕刻的工具,更需要慧眼、匠心,故有“玉不琢不成器”,才得“石妙”。即便是妙手偶得,也绝非信手拈来,而是时间浸染、文化积淀、反复打磨的结果。
玉从石出,功在事外。他表示今后仍将持续用“笔墨”获取“石妙”,这是因为他明白,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才能让巧雕作品表达出独特的诗情画意。为此,己亥年,他重新拿起毛笔,除了水墨画外,更多地是把临贴书写当作每晚习墨听风的作业,当墨汁在宣纸上的晕开渗透着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汉字书法是中国人所创造的最抽象的艺术,也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像力的一门艺术。艺艺相通,多有感悟……在这键盘敲字、提笔忘字的时代,这不能简单视为返璞归真之举,而是一代工匠的追求,也折射出惠安玉石界的嬗变。
他就是林庭芳,一个外表有点“土”但内秀其中的雕刻艺术大师,在高手如林的惠安玉石界,凭籍着俏色巧雕,赢得了一庭芬芳!(戎章榕)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