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条具体实施细则
聚焦在漳台胞台企最迫切需求
漳州市台港澳办副主任郭颖峰表示,此次《实施意见》从酝酿到正式出台,经过27个部门多次协商、征求意见,最终我们聚焦在漳台胞台企最迫切需求,从深化漳台经贸合作、扩大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支持台湾同胞在漳学习实习就业创业、方便台湾同胞在漳居住生活等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实施细则,涵盖产业、财税、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影视等多领域,推动漳台交流合作更加热络、更有成效。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开展调研工作,细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举措及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把《实施意见》项目化、精准化,让台胞能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市商务局副调研员、方志坚博士表示,围绕《实施意见》,下阶段市商务局将按照全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部署,继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用好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一把手”赴台招商,强化招引重大台资工业项目,加快推动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对台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对台小额贸易和东山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基地发展,力争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上推进漳台融合发展,不断摸索“漳州模式”、积累“漳州经验”。
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周俊贤表示,近年来漳台农业合作高潮迭起,逐步形成了由点到面、由零星分散到产业配套、由沿海到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也由此确定了漳州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居全国全省领先的地位。特别是通过创办台资农业项目,漳州从台湾引进一大批国内外市场走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优良品种,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实用技术、加工工艺和设备等,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实施意见》的出台,下阶段漳州市将借助两岸农产业集聚优势,继续深入发展现代种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等项目,加快百个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及特色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壮大对台农业企业发展,推动对台农业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漳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副站长王哲恺表示,提升涉台船舶通关便利化水平,是促进对台贸易合作的重要一环。漳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积极会同市台港澳办、商务局及沿海各县党委政府进行实地联合调研,结合来往漳州航线的台轮特点,研究出台了“作业零等待、线上线下报检、台轮服务专员、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及乡音服务”等5项台轮通关保障便利化措施,有效规范了来漳台轮出入境通关秩序,赢得了台胞服务对象的高度赞誉。下一阶段,我们还将继续立足新时代大背景和漳州区位优势特点,紧紧围绕将漳州建设成为台胞“第一家园、第一站”的工作目标,以提高台轮通关速度、提升台胞归属感为落脚点,有针对地加强软硬件建设,为服务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实现“应通尽通”美好愿景、助力富美新漳州建设奠定基础、积蓄力量。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游瑛表示,深化对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是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强有力举措。今年1月初, 漳州市联合闽西南四市在台湾设立了“旅游形象店”, 畅通漳台旅游合作渠道;5月17日,“漳州文化旅游金门驿站”正式揭牌,借力文化创意交流、文化产业贸易、文化旅游互动等方式,打造出两地展示文化产业的视窗、体验文旅服务的平台;6月,我市公布的第6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首次出现台胞身影,这些都是漳州先行先试、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结合《实施意见》具体举措和我市优质文旅资源特点,下阶段我们还将聚焦“全福游、有福游”“花样漳州”品牌,创意融入非遗、音乐、影视等元素,全力推介十大文旅精品线路,促进漳台文旅双向交流、融合发展。
“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教授吴凤娇表示,《实施意见》的内容涵盖新四通、同等待遇、基层往来和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探索践行以通促融、以惠促融和以情促融三大创新路径,政策创新性高、利益惠及面广、落地操作性强、区域特色明显。未来期待能进一步强化与台湾院校开展“校校企”合作、联合举办职业院校、共建二级学院、成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设立专业等多项教育合作,为两岸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文.海潮)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