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辩群绿”的奇女子
黄智贤小时候所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爸爸会教她背唐诗三百首、背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红楼梦》她读了好多遍;学校里的标语,也总是教大家“做一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可当她在欧美转了一圈回来,发现那时的台湾已不是小时候认识的那个样子。经过李登辉的“执政”后,台湾贫富差距开始拉大,社会快速撕裂,大家为了所谓“省籍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岛内弥漫仇视大陆的气氛。大家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她的哥哥弟弟也是在这种氛围中发生了变化。
2003年,宋美龄过世在台湾引起的讨论,更让黄智贤担忧台湾社会的走向。她发现,台湾舆论不但对宋美龄没有全面客观的评价,甚至还有民进党民代骂宋美龄是“母狗”。黄智贤气得打电话到一家报社大骂,接电话的报社总主笔建议她写成文章。自此,她开始评论岛内时政,写文章,上电视,对抗“台独”乱流,也因此逐渐成为受人关注的“名嘴”。
黄智贤的言论,很多都是炮轰“台独”和民进党“暴政”,以及支持两岸统一。因其犀利有力、风格彪悍、战力爆表,且经常“舌辩群绿”,黄智贤被大陆网友大赞为“愧煞蓝军,羞死绿营,真乃中国台湾奇女子”。
留恋大陆的山川风土
2004年,黄智贤第一次到大陆,就深深被吸引。此后,她“誓要走遍大陆江山,要用我的眼,见证这方土地”。2018年,她写过一篇《两岸终会相聚》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月夜的西湖,七夕的苏州,汉唐的西安,蓬勃的深圳……每个地方都让她发出“何处春江不月明”的感慨。
大陆的山川风土和浓浓的人情味,令黄智贤感动、留恋。无论到大陆哪座城市,她都要找时间穿街走巷,“接接地气”。到北京的第二天一早,她就到住处附近的菜市场,逛了半小时。“买了樱桃,吃了凉皮,很自在,像我在台北早上逛市场的感觉。”谈起生活,节目上一贯表情严峻的她笑逐颜开。
安居乐业的生活,不是奢侈的需要,但黄智贤深知,对历经苦难的两岸中国人而言,有和平的环境、能幸福地生活是何等珍贵。2017年她到厦门采访,在阳台上远眺金门,眼中不禁噙满泪水。她在海边拍摄,看到年轻人在拍婚纱照。想着两岸对峙年代这里曾战云密布,黄智贤感受到时代变迁的强烈对比,内心思绪翻腾如海
傍晚,她去海产店用餐,拍下满桌子美味,与台北海产店的照片一起发给台湾朋友,让大家猜哪张是厦门、哪张是台北。每个人都猜错了。黄智贤还试过拿南京地铁与台北捷运的照片发给台湾朋友辨别,同样的结果又发生了一次。
“很多台湾朋友没来过大陆,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大陆,我的节目就是希望帮他们摘掉有色眼镜。”黄智贤也很坦率地说,大陆当然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也是两岸可以合作、台湾同胞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
祖国统一的坚定支持者
黄智贤“坚持”的勇气令人佩服,尤其在台湾蓝绿壁垒分明的环境中,她始终如一。诚如她自己所说,“我不像许多双面人,我在大陆说的话,和在台湾是一模一样的。大家看我的脸书就知道。”
对自己何以选择成为统一的坚定支持者,她说:“我小时候,每个人受的教育都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谈到这个大是大非问题,黄智贤词锋犀利,直言就是看台湾现行“法规”,里面也“写得明明白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
李登辉执政后,台当局开始修改教科书,启动“去中国化”。黄智贤说,“台独”政客20多年来积非成是,导致一部分台湾年轻人缺少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令人十分痛心。
“陈水扁执政时,当局设立了专职小组检核教科书用词。‘我国诗人李白’一律改成‘中国诗人李白’,这种‘一边一国’意识被强加进学生头脑中,愈来愈深。”2004年,黄智贤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战栗的未来》,批评陈水扁当局操弄仇恨,挑动所谓的“本省人”仇恨“外省人”,挑动“台湾人”仇恨“大陆人”,制造社会分裂、两岸对立。
她说,“从教科书到公文,一步一步改”,目的是要改变台湾社会的中国人身份认同,造成惧怕统一、拒谈统一的氛围。这是一条错的路,自己无法视而不见。(沐清)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