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创青年在苏州进行“乡村改造”
2015年3月15日,行走在苏州太湖边的小村庄“西巷”村,处处都能感受到乡土气息和文艺范儿的碰撞,随处可见“青蛙”努力卖萌。来自台湾的文创青年正在这里进行“乡村改造”。
“我们把台湾‘乡村改造’的文创理念带到大陆,你看这个民宿就是借鉴台湾经验,在主体建筑不改动的前提下,挖掘当地的特色,并找出适合进行包装的文化创意点。”来自台湾太御文创的项目总监孙向阳正在忙碌着为民宿项目做收尾工作。
走进西巷村,小路边的石头、民房的石墙上画着千奇百怪的青蛙画像。这是米豆的杰作,出生于台湾的米豆从事漫画创作十多年。“你看青蛙卖萌的样子还真可爱,希望人们称西巷为‘青蛙村’。”孙向阳期待着。
为什么会想到以“青蛙”作为西巷村的“代言人”?2014年夏天,台湾的生态保育专家、两栖类保育志工林正雄,对西巷村进行了第一轮生态调研,他惊喜地发现,西巷村的青蛙资源特别丰富,泽蛙、长脚赤蛙、虎皮蛙等,足足有61种,特别是在台湾属于一级保护动物的金线蛙,在西巷村却遍地都是。正是这次生态调研,给了当地人启发,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把西巷村打造成一个质朴乡情与文艺范叠加的两栖小镇,青蛙是这里的“代言人”。
陆雄文说,待到仲夏夜,来西巷村的游客不光能看到青蛙涂鸦、模型,池塘里此起彼伏的蛙叫声,肯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青蛙乐园、文化集市乃至即将建成的自行车公园、自行车主题餐厅,也会增加西巷村的魅力值。
和大陆许多村庄一样,西巷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西巷村211名村民,年轻人大多出去工作,上了年纪的留在村里,多以种植茶果和养殖大闸蟹为生,不少房屋都空关着。于是,村里邀请了台湾的文投创作团队,将村民闲置的房屋统一改造成主题民宿,村里房前屋后的青蛙涂鸦雕塑,也是出自这个团队之手。
西巷村的青山绿水与淡泊民风,美丽的果园与安静的巷道,还有沿湖的蟹田与山间的碧螺春,都让来自台湾的梅茂森有了留下来改造的冲动,他带领台湾专家团,寻找因地制宜的西巷社区营造模式。
早年还在台湾时,梅茂森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乡村社区改造经验,来到大陆后,他依然在不断实践中寻找适宜本土的休闲农村建设方案。莫干山下的“新天地”、无锡阳山的清境拾房文化市集,都是梅茂森和他的文创团队的杰作。
“都说台湾民宿好玩,除了硬件好,更是配套好。”作为主管苏州吴中区旅游业的一名官员,戴阿明曾对台湾多个知名民宿进行实地考察,感慨于当地文创开发的发达程度,他希望把这套理念“移植”到西巷村。
戴阿明称,希望通过民宿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年轻人留下来,帮助家乡建设发展,避免农村人口的流失,也让当地文化得以传承。他表示,文化留得住,才能牵住人们的思念,才能留住江南水乡特有的乡愁和文化。
据介绍,目前改造工程才完成三分之一,而利用村民闲置农房改造的三户主题民宿尽管尚未营业,“青蛙村”的名声却传播开来,前往探访的人也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