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铺路、接水电、改良土壤,全是我们自己一点点完成。”赖宣甫说,两人卖掉了市区的房子,耗费所有积蓄,着手建设“香草芳林”。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 但妻子刘翎的陪伴和坚持,让他挺了过来。2014年,两人的香草庄园正式开放营业。这座面积近百亩的香草庄园,种满薰衣草、迷迭香及台湾的芳香菊,还设置有DIY活动体验区,被当地评为“重点都市农庄”。一到花期,就有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一路走来,特别感谢刘翎的陪伴与付出。她的坚持,是最让我感到窝心的地方。”赖宣甫说,在昆明生活13年,他与妻子的爱情,经历多重考验。他们也希望自己的香草园能给人“幸福”的感觉。在刘翎看来,支持和陪伴,是夫妻间应有的姿态。“当初选择来云南定居,他也付出很多。这么多年来,为了照顾好家人,他只能两头跑,特别辛苦。”刘翎说。
但刘翎也坦言,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两岸婚姻比一般婚姻面临更多挑战。不过也正因为这份不易,两岸婚姻中的欢笑和泪水同样动人。
“相处不可能没有摩擦,香草园建设时期,两人工作、生活密切‘绑定’,想法却时有不同,免不了起争执。”刘翎说,有了分歧,每次都是赖宣甫谦让她。但赖宣甫却说:“是她扛起了大部分工作。”谈及10年两岸婚姻心得,赖宣甫、刘翎都认为:“理解、尊重和宽容最重要。”“相爱容易,相处难。两岸婚姻要长久地维持下去,要彼此理解、尊重,包容对方的不同。”赖宣甫说。
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在滇大显身手
自对外改革开放以来,台商纷纷越过海峡来到大陆创业,取是了巨大成功。近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云台合作不断升温,台商在云南创业发展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台湾在资金、技术、信息、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有优势,而云南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坚实基础。这使得云南近年来在台商眼中“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台商及其二代来到云南农村“大显身手”。
从在云南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区带领农户种植山葵的台商罗霓云,到在石屏县兴办农场带领群众种植大杨梅致富的黄丽萍;从2002年抢先在昆明建厂的台企“康师傅”到2010年在昆明正式投产的“统一企业”;从早期在云南种植蝴蝶兰的陈嘉雄,到其“海归”的儿子来滇子承父业……他们在彩云之南描绘出创业发展的美丽画卷,共同期待今年云台会为合作注入新动能。
随着大陆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来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出台,大陆对台湾青年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除了多年前就已经来云南发展的老一辈台商外,目前也有不少“台商二代”来到彩云之南,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在昆明创业的台湾青年中,有种兰花的、做英语培训的、还有养火鸡的,他们取得了发展佳绩。
在位于昆明广福路上的创智国际教育部,记者见到了台湾青年谢竣宇和陈俞帆。他们的父辈已在云南创业,如今,两位年轻人也来到云南发展。谢竣宇来自台湾新竹,如今已经娶了昆明媳妇。4年前,谢竣宇和父亲来到云南。但这位不以继承家族产业为荣,“人小志气大”的台湾青年,在做了几年零添加食品产业之后,和从事英语培训工作的女友一起创办了英语培训学校,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如今,他们在昆创办的培训学校三个校区的年营业额已达千万元。
1989年出生的陈俞帆,2013年从美国大学毕业后来到云南“子承父业”。其父陈嘉雄早在1993年就来云南创业了,当时做的是统一蓄电池;2000年开始做花卉,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由其父创立的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云南省著名的蝴蝶兰种植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目前,陈俞帆在帮父亲打理公司的海外出口业务。据介绍,2018年,他们将在花卉种植方面投入运营“输美”温室,意即温室建筑标准达到美国农业部标准,种植的花卉可直接出口美国。
谈及为什么选择在云南发展,身为昆明台湾同胞青年投资协会负责人的谢竣宇和陈俞帆一致认为,这里能给年轻人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我们面临一个和父辈完全不同的时代。如果没有创新,打不赢生存战,也成不了台商新力量。”
昆明台商协会会长勤彭蓁表示,现在大陆对台湾青年的创业和就业给出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就连她在美国读书的儿子也打算毕业后来大陆发展。(文/之焕)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