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8年第9期

福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立法

2019年01月24日 16:44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让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要的是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通过改革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是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

  如,福建率先全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山定了权、树定了根、人定了心,森林覆盖率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区位发生变化,一些商品林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禁止砍伐,林农守着满山的林木却不能砍伐变现。为破解生态保护和林农利益间的矛盾,2016年以来,福建省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目前已完成改革23.6万亩。让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变身为清新福建的“绿色不动产”。到2017年底,全省累计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和股份合作林场4936个,营林面积1180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164元提高到2017年的16335元,年均增长10%,实现了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为破解“保了生态、饿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牺牲”的尴尬,福建省在12条主要流域全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累计筹集补偿资金35亿元,有效促进了流域上下游关系协调,走在全国前列。大部分补偿到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获得感。

  通过流域补偿机制,流域内各市县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2017年,在降水量同比减少39%、主要江河径流量同比减少47%的情况下,福建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达95.8%。

  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福建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努力开辟绿色惠民新路径。同时,福建省将加快复制推广创新性强、实施较为成熟的改革成果,加快突破形成初步经验的改革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中央统一部署的改革任务,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样板”。(文/郭洪天)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