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是在1997年9月泉州中心城市区划调整时,由原鲤城区北郊乡镇基础上成立的。也就是说,原是鲤城的郊区。生态良好,是洛江的优势;产业薄弱,是洛江的短板。
“无工不富。” 坚持工业立区战略,第二产业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逐步形成沿万虹路20公里的“工业走廊”。现任区委书记洪飞跃特别强调,历任区委区政府班子都重视引进工业项目,但在遴选项目、引进企业上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始终坚持保护开发,才逐渐吸引近千家优质企业入驻洛江经济开发区。形成机械装备、纺织鞋服、工艺制品三个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7.5亿元。其中,机械装备产业完成产值118亿元,比增12.5%。智能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82.5亿元,比增21%,占机械装备行业产值的70%。发展势头强劲,一枝独秀。
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明智抉择,在2015年9月,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的实施意见;11月区政府制定下发了《洛江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
一份努力一分收获。2016年8月,洛江区正式列入省级第二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至此,全省只有5个县(区市)列入,为全省智能制造推进和产业升级起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深入调研、审时度势的基础上,2016年8月洛江区第五次党代会乘势而上鲜明提出,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的发展目标。
智造是产业,积蓄转型动能,加快“机器换工”,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企业,力争5年内建成较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生态是环境,洛江区是全省首个通过“国家级生态区验收的市辖区”,以生态为特色,打造亮丽名片,促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新城是依托,以产业和环境支撑城市骨架,集聚人气、商气,拓展发展空间。将把增强城市区域竞争力作为中心任务之一,融入泉州市“一湾、两江、两翼”空间发展布局。
为了实现党代会提出的目标,集全区之力主攻智能装备产业,调整并更名了洛江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洪飞跃亲任组长,区长苏汉庭任第一副组长;
2016年10月,成功举办了2016年中国(泉州)高端制造业(智能轴承)高峰论坛,近百位制造业领军人物、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扩大了业界的影响力;
2016年区财政设立2000万元智能装备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及1500万元企业应急保障周转专项资金,并对利用闲置厂房创办智能装备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出台贯彻落实泉州市创建试点示范2017年度细化方案,明确分工,扎实推进;
开展智能装备企业认定工作,全区19家企业榜上有名;
兑现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累计兑现产业发展资金5807万元,较2016年增长37%;
在原有智能制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制定出台《洛江区落实泉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洛江区科技局副局长张志明特别强调,这“八条”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为促进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洛江区启动8000亩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其中,新开发片区位于洛江经济开发区河市西片区,已投资5亿多元进行“三通一平”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在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上,洛江区不止是有地!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