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9年第1-2期

福建农业打造千亿花卉产业

2019年09月03日 17:56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2020年,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年产值目标超千亿元

  “十二五”以来,福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20.10万亩(其中设施花卉种植面积13.22万亩),位居全国第八位,占全国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的5.82%。全产业链总产值559.04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位,占全国花卉苗木总产值的9.78%。花卉出口额11332.5万美元,仅次于云南省,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花卉出口总额的16.52%。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全产业链总产值和花卉出口额分别较2015年增长了5.31%、27.34%和6.86%。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2020年,全省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后4年每年需保持15.7%以上的增速。

  福建省发展花卉产业的目标宏大,到2020年,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重点市、县(区)花卉苗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77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区)实现花卉苗木产值233亿元;组织实施花卉苗木重大项目,计划新增投资23亿元;加大花卉苗木品种研发创新力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拓展花卉苗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重点做强闽侯、龙海、漳浦、南靖、永春、清流、明溪、浦城、漳平、连城、武平等传统优势花卉重点县(市),确保落实保增长各项政策,促进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密切关注和大力扶持长泰、洛江、延平、沙县、上杭等新兴县(区)发展,做大特色优势产品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同时,引导花卉苗木企业(花农)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花农)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道路,进一步调减产能过剩的观赏苗木,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鲜切花、盆栽植物、新优苗木和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等,打造“一县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支持生产经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主要出口花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出口配套服务,努力扩大出口规模,实现花卉出口提质增效。

  花卉苗木作为一种植物产品,品种、种苗是源头,种质创新、品种改良至为关键。福建省除水仙花、中国兰花等少数传统花卉外,主要商品花卉品种长期依靠国外(境外)引进,唯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才能创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效益。

  抓好花卉品种创新,加快拓展花卉苗木产业链,是打造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产业的前堤保证。福建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加强花卉苗木品种和技术的自主创新,扶持名优花卉苗木新品种引进、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开展优良品种种苗繁育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二抓产品创新,重点是构建从初级产品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花卉苗木产品的包装、品牌设计与售后服务。三抓技术创新。着力研究花卉生产精准调控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与供应水平;着力研究花卉产品冷链运输技术,进一步延长产品销售距离,扩大市场占有率;着力研发花卉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需求的食用、药用和工业用产品。

  近年来,福建省下大力气拓展花卉苗木产业链,即要压缩调控产能过剩的产品,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培育各地特色优势产品,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做大做强第二产业,重点是加快发展花卉苗木精深加工业,瞄准健康养生、美容养颜等新兴潜力市场,开发以花卉苗木产品为原料的艺术、食用、化妆、医疗、保健等产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休闲旅游、展览展销、花木租赁、花木装饰和园林养管等服务业。

  此外,在扎实推进各类线上线下花卉苗木市场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花卉文化推广活动,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开发花卉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花卉礼仪、花艺表演等多种服务,引导花卉消费;进一步拓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包括干花、永生花、假花、花肥、花药、基质、盆具容器、花篮花器、遮阳网、工具机械、温室大棚等,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