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海峡两岸青年(高校)创意创新创业邀请赛,搭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舞台。(厦门团市委 供图)
作为团结联系服务最广泛青年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厦门团市委努力发挥团组织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作用,积极探索通过发放创业贷款、建设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云平台、组织培训交流、建立实训基地,为助力两岸青年携手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搭建广阔舞台。
2017年,厦门团市委将持续打造以开展青年创业培训、推出青年创业贴息贷款、助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推动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组建青年创业导师团、推动青年创业项目对接为内容的青年创业扶持体系,加快推进我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本组文/本报记者 卫琳
【数字】
截至2016年10月底,厦门团市委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54笔,金额1783万元;发放厦门市农村青年创业贴息贷款37笔,金额1145万;开展各层级、各类型就业创业培训70余次,覆盖青年4700余人次
打造“517找工作”云平台
服务台湾青年来厦创业
“大陆有很好的发展平台,但创业中我们面对着人生地不熟的难题。”说起来大陆创业,这是许多台湾青年的心声。厦门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越来越多的台湾创业青年将目光投向这里。回应青年所需,厦门团市委发起,厦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厦门市青年商会、厦门市青年创业协会联手打造了“517找工作”云平台,为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517找工作”云平台的手机App上,为台湾青年提供创业政策、创业资讯等信息查询,提供实训岗位、就业信息等服务,几十位企业创始人入驻平台为青年提供创业指导。同时,线下整合实训基地30余家,十几家众创空间可供创业青年随时申请入驻。平台自去年推出以来,已吸引近千人安装使用,在向台湾青年推介厦门,指导他们尽快融入厦门就业创业环境发挥作用。
出台贴息贷款政策
鼓励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青年创业离不开资金支撑。为支持鼓励我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厦门团市委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与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共同出台《厦门市农村青年创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投入2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贴息,帮助不少农村创业青年解了燃眉之急。
2015年起,厦门团市委还选派银行优秀青年干部到各级团委挂职,截至去年10月,“银团合作”挂职干部累计开展各类金融知识培训20余期,参加培训的团干部和农村青年累计达到800人次,有100余名农村青年在“银团合作”挂职干部的支持下顺利贷款创业。
提供见习培训机会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发挥厦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厦门市青年商会、厦门市青年创业协会的平台优势和作用,厦门团市委在全市青年企业家和创业者中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通过青企协会员带头建、产业园区集中建、龙头企业示范建等多种方式,厦门团市委在厦门移动、电信、农商行等各类知名企业内广泛建立见习基地,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实践平台。近三年来,青企协会员企业带动建立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共300余家,推荐青年上岗见习6000余人,引导自主创业近400人。
团市委推出“厦门市青年创业真人图书馆”活动,定期邀请在创业方面或者各行业领域内有着丰富经验的企业家担当“真人图书”,与广大青年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并将“真人图书馆”与“创业青年名企行”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创业青年实地参观企业运作情况,让青年近距离感受“真人图书”创业历程,活动受到创业青年的热烈欢迎。
【青年声音】
厦门市海沧区院前济生缘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俊雄
帮我们抓住发展机会
2014年回乡创业,召集村里的年轻人成立了“院前济生缘果蔬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菜地切块出租,打造“城市菜地”经营模式,进而发展出院前农夫集市、凤梨酥观光工厂、农家餐厅、民宿等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青年陈俊雄说,在他的创业路上,有一笔贷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俊雄原本计划用两年时间推广“城市菜地”,没想到仅仅半年,项目便一炮而红。有台湾业者找到陈俊雄,想在院前社一起打造凤梨酥观光工厂,“城市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休闲游客来到院前社,农家餐厅、民宿等配套产业也亟待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严重的资金短缺。”
陈俊雄说,幸好这时,他们从海沧团区委了解到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贴息政策,在2015年申请到100万元贴息贷款,使各个创业项目可以顺利推进,“这笔雪中送炭的贷款帮助我们及时抓住了发展机会。”如今,院前社“城市菜地”已发展为集旅游休闲、农事体验、实践基地为一体的完整产业,去年还获得2016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等荣誉。
厦门躍世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心誉
来厦门创业很安心,有信心
就在上个月,台湾创业者林心誉正式把团队落在了厦门“云创智谷”众创空间内。在台湾,林心誉从事文创产品设计和礼品定制行业已有多年,此番选择来厦门“再创业”,成立躍世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既是为了拓展业务,也是看中厦门针对台湾青年创业的政策和服务。
去年11月,厦门团市委赴台推介厦门创业环境和“517找工作”云平台,林心誉因此从平台上了解到厦门扶持台湾青年创业的相关政策、咨询,以及许多众创空间的信息,决定来厦发展。今年,她在“云创智谷”参加了“台湾特训营”,通过培训了解了大陆的创业政策、财税法知识、投融资渠道、营销渠道等,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这使我们觉得很安心,来厦门创业很便利,我们充满希望和信心。”
目前,林心誉的团队正在结合厦门文化开发文创产品,也已经与一些厂商有接触洽谈。“我们通过‘517找工作’平台得到了想要的资讯和答案,现在准备在平台上发布设计类实训岗位,帮助我们精准找到有意来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人才。”林心誉表示,两岸的年轻人一起加入团队合作,一定会碰撞出更大的火花和创意。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