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故宫和故宫藏品的故事有许多。与故宫藏品休戚相关的人也有许多。而杭立武,是注定和两岸故宫和故宫的藏品联结在一起的人。
两岸故宫和故宫藏品的故事有许多。有关两岸故宫和故宫藏品的人也有许多,但有一个人,是不论谁说,都不可不说,不能不说的。他就是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政务次长、教育部长、国立中央博物院主任的杭立武。
据史料记载,日军占领南京前夕,金陵大学校长,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中国政治学会总干事的杭立武提出政府当局只顾得打仗,大家都疏忽了南京朝天宫里还储存着大批故宫国宝,应当立刻撤离。杭立武认为这件事应该报告给蒋介石知道,随即请见张群(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明白兹事体大,马上打了一通电报给在杭州的蒋介石。蒋先生回复同意撤离。并将撤离文物一事交给了杭立武。
杭立武经过中英庚款董事长朱家骅同意,动用庚款十万元,但中英庚款董事会手上没有现金,杭立武特地去关务署向英籍税务司借了十万元,作为迁运国宝的川资费用。
迁运过程,经过水陆两路,陆路所需的卡车、火车,通过军事委员会,由蒋介石下令派遣,供应无虞。水路则由杭立武洽租英国轮船,沿着长江运往四川。
托我国列祖列宗之庇佑,故宫文物在迁运至大后方的艰辛旅程中,幸无任何险阻或损毁情事发生。时至今日,历经两次迁运过程的故宫文物,仍然完好保存于北京、台北两地,供我炎黄子孙共享祖先文明遗产。
建国前夕,蒋介石撤离台湾,故宫国宝一同撤离。杭立武又当此任。
1948年12月9日,成都新津机场,杭立武与国民党当局一批政府官员从这里撤离大陆,前往台湾。 飞机还没起飞,一帮人等候在机场上。阎锡山随身携带着两口箱子,箱子里装的是黄金。但飞机小,人多,已经超载,如果阎锡山还要带上他的黄金,大家性命堪忧。但阎锡山此人,人称“山西土皇帝”,想要劝他在这关键时刻放弃黄金,实属痴心妄想。 杭立武与阎锡山关系一向亲厚,朱家骅和陈立夫便把劝说阎锡山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杭立武想半天,想了个主意出来,由他、朱家骅、陈立夫三人共同签字给阎锡山写一封保证书,只要他肯放弃这两箱黄金,到台北后由他们恳请蒋介石照原数补给他。 这书生气十足的建议马上被朱家骅否决了。 三人商议半天,没有结果。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张大千突然来了,带来了新麻烦。 张大千乘坐的是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群的座车。车未停稳,张大千便跳下车来,径直走到杭立武面前说,他带来了78幅敦煌临摹壁画,要求与这批画同机撤离。 张大千的请求遭到朱家骅等人的拒绝,说飞机已经超载了,你那画又不只是几张轻飘飘的纸,那么重,还要加上一个你,怎么可能? 但杭立武知道,这78幅敦煌临摹壁画虽非古物,其价值并不低于真正的古物。他想要带走这批画,但眼前这架飞机的确再也载不下一个人和78幅画的重量了。朱家骅和陈立夫对杭立武说:“保护文物是你的责任,你要履责,我们不反对。你去说服阎锡山丢下黄金,把张大千和他的画带走吧。” 此时的杭立武转身从飞机上拿下了自己的行李,对张大千说:“这里有二十几两黄金,是我的全部积蓄,现在我把它丢下来,运你的画去台湾。但是,我有一个条件,这个画将来不属于你,你要捐给故宫博物院,捐给政府。” 张大千满口答应。 杭立武又说:“口说无凭,你要立个字据。”
张大千从身上摸出一张名片,当场在名片下写下了今后将画捐给故宫博物院的凭证。 就这样,最后一班飞机载着5名党国要员,一名艺术大师、两箱黄金和78幅名画,一同飞抵了台北松山机场。 到台北之后,杭立武便将那78幅画交给“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保管。交接时进行清点,发现那78幅画作中只有62幅是敦煌临摹壁画,其余16幅是张大千私人收藏的古画。 从1948年12月21日中鼎轮的起航算起,到1949年12月9日新津机场国民党最后一班飞机起飞之时为止,从大陆到台湾,除张大千62幅敦煌临摹壁画和16幅私藏古画外,直接间接运往台湾的珍贵文物一共有5606箱。这5606箱文物中,属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中央图书馆的,都相继归还,河南博物馆的文物送到了台湾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即后来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剩下的3879箱25万多件文物属中博筹备处和故宫所有。 1965年8月,中博筹备处和故宫合并,1965年12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历经颠沛流离的国宝们,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居所。
杭立武的名字,也因此注定和故宫和故宫的藏品联结在一起。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