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11、12期

别样故宫(下)

2014年01月07日 16:12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3D动画版的《富春山居图》,现在随处可见。在台北故宫,也仍然在展厅中鲜活着。

  《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并不是两岸故宫文物的首次团圆。早在2008年12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八十周年庆“大观”特展即“大观——北宋书画特展”、“大观-北宋汝窑特展”以及“大观-宋版图书特展”中,两岸的文物就有了交流。

  “大观-北宋汝窑特展”展出北宋汝窑47件。汝窑瓷器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被视为青瓷之冠。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品极少,历代视为稀世珍宝,目前全世界仅存约70件,其中21件藏于本院,此次将首度全数展出。为配合展览,台北故宫同时商借中国河南省文物局的考古出土文物、英国伦敦大学戴维德基金会收藏之原清宫旧藏汝窑,以及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高丽青瓷,一起展出,呈现北宋汝窑在陶瓷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河南省文物局2000年汝窑窑址考古新发掘出土的破片和窑具一批在故宫的展出,使观众藉由出土文物与传世实物的对照,更深刻地了解汝窑的产烧背景。

  两岸故宫文物分别60年来的首次团圆,应属2009年11月在台北故宫举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北京故宫见证了传世国宝六十年的沧桑分离,而正是两代人的智慧、至诚,才达成了这次的跨海团圆。此后,台北故宫掀起大陆热潮,先后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陕西文物交流中心、南京博物院等合作举办过展览。这其中,最大的一次合展,当属2010年“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

  2010年“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由充满人文气息的南宋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出发,在人文、经济与生活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南宋从贵族、士大夫到庶民的人文艺术及生活美学,全方位呈现出南宋时代宫廷珍藏与民间用器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创新作为与成就。共有来自两岸及日本的17家博物馆的410件展品,其中台北故宫展品近300件;大陆参展文物96件(组),分别由上海、辽宁、浙江、福建四地11家博物馆提供。

  此次南宋特展是台北故宫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借展。其中,上海博物馆的藏品《西湖图卷》,相传为宋代李嵩所绘,令人称奇的是图中所绘的西湖除缺少湖心岛、三潭映月等景致外,与今天的西湖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明清的雕漆工艺品是很常见的,但对南宋的雕漆工艺了解的人很少,而福州的剔漆套盒是首次出境展出的珍品,难得一见。福州市博物馆此次选送的5件藏品均为在福州宋墓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其中南宋红剔犀葵瓣式三层套盒是南宋雕漆的代表作品,出土于距今800多年的北郊茶园山宋墓,是目前经考证、有确定纪年的出土物中年代最早的雕漆器。还有浙江6家博物馆出借的63件浙江南宋“纪年墓”(考古发掘中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历年考古发掘中的出土文物。这些文物从展品的完整性与丰富性而言,都与台北故宫的清宫旧藏文物形成很好的互补,使展览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南宋文化与艺术的风貌。

  自2008年以来,故宫的特展几乎每年都有两岸文物的补充、合璧,从2008年的“大观——北宋书画特展”、“大观-北宋汝窑特展”以及“大观-宋版图书特展”到2009年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2010年的“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2011年的《富春山居图》、2012年的“皇家风尚——清代宫廷与西方贵族珠宝展”、“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商王武丁与后妇好—殷商文化艺术”以及2013年的“溯源与拓展——岭南画派特展”、“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特展”,每一次两岸文物的相互补充、合璧展出,不仅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让两岸空间上的60年产生的距离,因交流而走得越来越近。正如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所言:“我们这些文物的交流可以先走一步,因为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它就在那里,没有那么多的政治等其他因素附加的东西……文化是有亲和力的,两边民众感情更近了,相互信任了,就能共同创造一个大未来。”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