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4第5期

关于特色泰宁的话题

2014年06月05日 11:2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城镇风貌是保持一种记忆

  日前在参加“泰宁·首届中国城镇风貌高峰论坛”时,对什么是城镇风貌一时还厘得不够清晰。从字面意义上讲,所谓“城镇风貌”,是风格和面貌。但有学者认为,“面貌”是形象,“风格”是意象;“格”好说,“风”不好说;“面”好把握,“貌”难以把握。

  困扰之际有了顿悟,得益于主办方安排了一次农家餐。菜肴丰富,但与会代表对一道南瓜煲印象最深。一口唤醒了味蕾的记忆,甜香适中,绵软适口,令大家交口称赞。后一打听,店主说自家南瓜已经吃完,是收购了邻居的老南瓜。其实,宾馆的自助餐也有烧南瓜,同样是甜,同样也绵,但就没有那种地道的南瓜味。味蕾记忆中的南瓜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唤起记忆比满足口福更让人兴奋。

  由此突发联想,城镇风貌应当体现一种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快速推进,到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2.6%。有专家指出,既要为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而振奋,同时更要冷静地看到繁荣之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形态结构的失范,步入僵化的形式误区;城镇风貌特征的趋同,丧失城镇的地域特色;城镇文化符号的缺失,少见城镇的亮点与标识。即便是改造、翻新后的历史文化街区老建筑,有些也难以给人带来沁入心脾的、回味悠长的记忆。城镇风貌越来越“千城一面”,越来越失去了个性和特色,原有的集体记忆场所不复存在,新的记忆场所又建立不起来。

  城镇是人类聚居的场所,也是人类的记忆场所。记忆场所的概念,源自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哈1978年编写的《新史学》。他认为,历史遗留的地方空间对于地域文化认同的构建有非常大的贡献,可以形成集体记忆。

  对于记忆场所的丧失后的无奈和迷茫,笔者想到作家余华在一篇文章的记叙。上世纪80年代余华去杭州拜访海盐老乡、翻译家黄源先生。“黄老先生很高兴,他问我家住在海盐什么地方?我告诉他住在医院宿舍里。他问我医院在哪里?我说在电影院西边。他又问电影院在哪里?我说在海盐中学旁边。他问海盐中学又在哪里?我们两个人这样的对话进行了很久,他说了一些地名我也不知道,直到我起身告辞时,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双方都知道的地名。同样一个海盐,在黄源老先生那里,和在我这里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记忆。我在想,再过40年,如果有一个海盐来的年轻人,和我坐在一起谈论海盐时……”

  在大规模激进式城镇化的当下,传承、确立城镇风貌是当务之急。塑造具有特质的城镇风貌,拯救、恢复、衍生和再造记忆场所当是题中应有之义。城镇风貌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是地段的,也是环境的;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这就需要建设者适当放慢脚步,沉淀下来,从历史沿革溯源,从本土文化(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出发,塑造地域特色,建设美丽家园。

  记忆场所实质上是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在建筑业界则聚焦城镇五要素:地标、节点、路径、区域、边界。国外学界又有学者研究认为,城镇不光是物质实体的存在,还是精神意识的反映。场所文化认同新的层次是:“物质环境”的认知认同、“行为”的参与认同、情感与意义的体验认同。此外,记忆场所除了大量的物质信息,还承载着大量的非物质信息——历史故事,这也是形成集体记忆的重要元素。为此,城镇设计师需要从物质实体的窠臼跳出来,置身在故事中去了解过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善于激活既有的记忆场所,并使用多媒体技术去恢复。再现集体记忆。特别是在当今体验时代,人们渴望在聚居环境的变迁中真实体验珍藏在记忆深处、能表明自己身份的那种共鸣与喜悦。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