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4第5期

关于特色泰宁的话题

2014年06月05日 11:2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首届中国城镇风貌高峰论坛之所以选择在泰宁举行,是因为泰宁的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构成了的建筑风貌非常鲜明。这缘自1999年状元街的设计,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闽籍资深建筑师骆中钊回忆道:“我在泰宁状元街的设计创作中,根据泰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营造泰宁特色城镇风貌的要求,为避免类同性,努力在传承江南民居粉墙黛瓦坡顶马头墙的基础上,汲取了闽西北传统木构民居的门牌楼、吊脚挑廊和檐廊(后发展为骑楼)的造型特色,从而形成了融于环境、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概括地说,创意源于历史文化,灵感来自传统民居,风貌在于古今结合。”

  寻找特色固然不易,但坚持特色更为难得。十几年来,历届泰宁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尊重城建规划、追求整体风格,不大拆大建,加强对历史街区和建筑遗存的保护,能修复的尽量修复,能改造的尽量改造;同时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新区建设延续古城文脉,新建的建筑尽量嵌入传统符号和造型元素,较好地彰显了泰宁“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底蕴和特色。不仅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别具一格,也为当地居民找到了原有的历史记忆与归属感。

  泰宁经验启示我们,维护好原有记忆场所,并构建新的记忆场所对于城镇风貌的形成至关重要。重视城镇风貌的塑造,有助于形成一座城镇的气质和性格,促进城镇经济、文化的和谐与繁荣。首先要提高认识。通过深化改革,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之路,正如日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次转变观念。重视大众化记忆场所的文化资源,厘清其与现有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相关概念的关系,转变遗产保护的传统理念。有些场所虽然不能被列入传统意义的文化保护单位中,但却是普通居民赖以生活、工作、休闲之处,也是公众情感依赖、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重视这部分文化资源,才能有效应对并抑制城镇化进程中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的现象出现;第三增强文化自信。一个地方一张图,根据历史沿革、功能定位、空间尺度、建筑风格、绿化体系、公共艺术配量的差异性,营造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城镇空间和景观单元。总之,城镇风貌的塑造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保护和活化记忆场所,唤醒集体记忆,进而建构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认同。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