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电影歌曲更是教会了女生如何做一个柔情缠绵的情种。我对《庭院深深》这个小说感兴趣的最初原因,便与歌曲有关。边看小说,边听着那深情的旋律,宝岛台湾在我心中便成了最浪漫的爱情王国了。
“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野催黄,谁道秋霞一心愁,烟波林野意悠悠。”
好唯美的意境呀。若我来谱曲,用怎样的旋律才能表达到位呢?那必定不是流行歌曲的风格。有些好词出来了,再去谱曲,对于曲作者来说其实很困难的。顾着词,便无法自由创作旋律。因此台湾、香港那边多数流行又流传的经典好歌皆是先作曲再填词的。这就对词作家的填词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他不仅要能通音律,能根据曲风、旋律感情色彩来构思合适的歌曲主题,还要求他能够照着旋律节奏、音高、意境来填补歌词,填写的歌词还要容易上口演唱,而非念诗。看这首由大才子李子恒作曲填词的《秋蝉》,表面看是一首诗,其实依然是词。看第一二句,诗的写法,便不是这种用词结构。即使它不是填词的,是先作词的,那么其它曲作者看到了,也容易喜欢它,因为它的节奏感、韵律感已经从字面上流动出来了。琼瑶电影中有些歌曲,也要琼瑶去填词,并非都是她作词的结果,比如《月满西楼》,就是刘家昌作曲,她填词的。
这种诗意感很强的歌词在如今的台湾乐坛上也少见了。即使方文山写的词很古风,但是风格不同,且不似李子恒的词这般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但是,在台湾上世纪90年代前,能够有如此优异手笔的词作家是很多的,比如刘家昌、庄奴。刘家昌自然不用说,是集电影、音乐大成的艺术家。如今的台湾已经无法再出现左宏元、刘家昌、李子恒、罗大佑这类的优秀作曲家了。那时的歌曲调朴素,却蕴藏着真诚隽永的情感。
回到最先的问题,《秋蝉》究竟是什么风格呢?大陆人应该还是要把它归入流行歌曲或民谣类吧?其实在台湾算是民歌。李子恒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为小虎队、姜育恒打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如果不是专门去了解台湾乐坛的发展史,我简直无法想象,原来那些在我看来很美好的歌曲,其实创作者和歌手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很多歌曲被台湾负责审核歌曲的新闻局以各种原因禁播。这种被禁播的歌曲情节轻微的,歌手被禁止公开演唱,严重的创作者也要被抓去坐牢。
台湾最早将台湾本土音乐传播出去的是60年代的姚苏蓉。她的代表作是《情人的眼泪》。那时的台湾年轻人渴望摆脱老上海、香港、日本音乐对台湾的影响,喊着要唱自己歌的口号。姚苏蓉成为台湾当时第一个有自己唱法,个性风格的歌手。她创新了“姚派唱法”,以充满戏剧性的歌声演唱台湾本土原创歌曲,走出自己的特色音乐之路,声名远播东南亚。于是台湾在海外有了自己的音乐市场。随着姚苏蓉歌曲在海外的畅销,台湾本地词曲创作者也跟着崛起。左宏元就是炙手可热的词曲作者,邓丽君演唱的《千言万语》就是左宏元的作品。然后是明星作者刘家昌,成名曲是《往事只能回忆》。虽然姚苏蓉在当时那么红,可是她唱的那首,左宏元作曲的,带有河南梆子味的现代歌曲《今天不回家》的歌名在台湾当局看来违背了社会善良风气的主旨,被禁唱了。后来电视电台只好将之歌名改为《今天要回家》。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