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豫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优秀歌唱者。不仅仅因为她的嗓音有特点,更因为她与歌后凤飞飞不同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使命感。这便是我虽然也时常听凤飞飞的歌,却不想浓墨重彩地提她的缘故。即使是一个天后级别的人物,却因为演唱的题材太狭隘、轻巧、通俗,除了人气高,其它都不如齐豫。在齐豫当年发行的《天使之诗》专辑里收录的很多歌曲都是偏向艺术风格的。至今看来并不是太讨好大众的旋律,可当时自然也是很风靡的,只是被禁播的很多。齐豫把这些歌词收录进她的专辑中,是冒着极大生命风险的。齐豫的专辑里还有白荻的名诗《雁》:一群雁们在“天空还是我们祖先飞过的天空”中感受到“广大虚无如一句不变的叮咛”,透露出世纪末的苍凉。乐评人说:“这张专辑在民歌运动中意外地成就了保守时代的压抑美学,却留给乐迷们永远自由的诗意”。还有《春天的浮雕》,齐豫的唱法是跟着歌词的意境走得轻拢慢复:“你抱着竖琴,也抱住自己优美的侧影。那是一座照着春天样子,雕成的浮雕。”美得无语的歌词,旋律就像一段荡漾着少女春光的流水,齐豫那拨弄琴弦的歌喉,好似一座歌唱的浮雕呀。
对创作人而言,存在着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之间的选择矛盾。作曲家都希望写一些能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歌曲,不一定流行,但可作为艺术作品而流传。台湾当时那些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词曲作家们便是指望通过歌曲向外发声的。“唱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对眼前现实的正面批判,在这些青年作曲家中形成一种共识。其中标志性的人物就是侯德健、罗大佑、叶佳修了。那个时期的台湾,怎么可以有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呢?现在不能不提侯德健的《龙的传人》。那磅礴大气的旋律易受大众欢迎,也符合流行音乐特点,由于反应了中华一家人的思想,成为一首不朽的经典歌曲。王力宏后来改版的R&B的编曲风格,实在是糟蹋了歌曲。侯德健的音乐才华在他那首曲调悠扬、主题饱满的《归去来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歌词脱骨于陶潜的名篇。他的另一首成名曲《酒干倘卖无》更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写实高手。再说便是罗大佑了。他一出道,便写了《鹿港小镇》,然后马上被禁播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地写了《之乎者也》等反映现实问题的歌曲。因为前面提到了三毛,便要提到《追梦人》了。这是罗大佑献给三毛的歌曲。生死是佛教研究的重大课题,更是困扰人类的永恒难题。三毛的死,似乎促进了这首歌的深层含义。我想这首歌词是罗大佑用灵魂谱写的一首抒情曲。这是作曲家向那些令人尊敬的作家的一种致敬。用音乐来表达反思社会问题,是台湾文化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最后说台湾的民歌,还是回到了文章前头说的《秋蝉》属于民歌一事。大陆的民歌和台湾的民歌,在曲风上差别太大了。由此可见民风、民情的不同。而这差异便来自文化的不同。台湾是个多山的小岛,山地面积占了全岛的三分之二。他们的民歌却不似大陆这边粗狂、高亢、激情,而是小夜曲小情调的,比如《秋蝉》、《兰花草》、《乡间小路》、《蜗牛与黄鹂鸟》。他们的民歌题材宽广,或抒情或活泼欢快的旋律,是否作为民谣来归类呢,似乎不重要。只是,大陆这边的民歌曲风,是否也因此参考借鉴,不要为了比赛严格分类某些歌曲的曲风,这样便限制了作曲者的自由发挥,不得不为了获奖,只好根据某类型的曲风去作曲、编曲。当然,也想对作词者们说,请学着填词,让作曲人不受歌词束缚,写一首好的旋律,再填上合适的歌词,这样才能真正流传下经典曲目。(孟丰敏[作家])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