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4年第1、2期

文化需要方略,发展呼唤共识——首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圆满结束

2014年02月27日 10:5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一场盛宴

  群贤毕至、众家云集,是本届两岸四地文化沙龙现场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之一。而更加激动人心、给人启迪的,是会谈中思想碰撞激发灵感火花的那些过程与瞬间。本届沙龙主体以“主旨发言+专题讨论”为基本组织形式,围绕“中华文化的深厚渊源”、“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当代华人的文化精神”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四场论题展开,主持人由现场专家学者担任,主旨发言后又分设讨论人就本场发言及议题展开探讨,这种研讨、总结、再讨论的方式,赋予了整场沙龙纯粹、开放、参与、精炼的品格,与会专家们就如何坚守中华文化的根底、呈现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看待中华文化的新兴流变等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催生出不少有关中华文化发展的新思考。专家学者们渊博厚重的学养,深入浅出的表达,精辟丰富的观点,高妙通透的语言,让每个在场的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他们质朴谦和的态度,求实严谨的作风,豁达晓彻的思维,深邃自由的灵魂,又令大家肃然起敬、由衷感佩。他们每个人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和现场充满意趣的即兴发挥,更是为这场精神的饕餮、文化的盛宴增添了诸多难得的回味。

  一份担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忧患意识与社会担当,自古便是中华文化精英的优良品质。在本届沙龙会场,“危机”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信仰的危机、道德的危机、生态的危机、文字的危机、阅读的危机、历史的危机、认同的危机、教育的危机……与会专家学者大声疾呼、振聋发聩、直指人心。敢于直面问题的他们,更无不洞若观火地指出,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我们的文化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加之外来文化的侵袭腐蚀,劣质文化的蔓延横行,以及环球同此凉热、无人可以幸免的文化疫病、文化灾祸,无怪乎许嘉璐先生用“狂澜已经卷起”,来形容我们当下所处的形势。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当下的两岸四地,应如何挖掘利用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智慧瑰宝,来抚慰和疗愈现代人所面对的创痛与痼疾?如何顺应新的时代特点去实现文化自强,使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使年轻一代从自觉被西方同化,转向树立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如何充分认识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如何以被理解和接纳的方式,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又如何从全球文明的维度和人类历史的高度去创新思考文化的“他我”关系,以及中华文化发展之于世界人类的责任与担当?这些,都是本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及其所形成的“福州共识”所着力探讨、尝试解答的问题,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去关注、去思考、去实践。

  一种底蕴

  在本次沙龙活动中,两岸四地与会专家的年龄跨度最大达到30岁,专业跨越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传媒等多个领域,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地域、年龄、经历、专业上的差异,丝毫没有妨碍诸位与会者研讨的热情,大家彼此聆听、积极建言,在琢磨、切磋、碰撞、交融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深入阐发了对中华文化内涵的理解,就中华文化的发展方略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会场中观点各异、你来我往、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不暇、大呼过瘾。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在不同的立场上看待、思考中华文化之发展,又在同一个目标和框架之下相互吸纳、彼此丰富,共同走向全面、臻于完整。正如许嘉璐先生所说:“没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背后是否沾有头发”,唯有借助“他者”的视点和眼光,方能“看到”目力不及之处。本届两岸四地文化沙龙,也正是这样一次汇聚不同眼光、相互提供视点的过程,每一次“求同存异”亦或“寻异存同”,都让人心胸更博大、眼界更宽广、思想更完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择善而从、乐于分享,是中华文化的底蕴和风格,也是本届文化沙龙氛围的写照。

  一点希望

  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落下了帷幕,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教授说,“建议将两岸四地文化沙龙的举办制度化,搭建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而且除了形成宏观上的共识,还可以实实在在地具体推进一些事项。”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首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及其“福州共识”,能成为两岸四地携手探讨和推进中华文化发展的一次潮信儿,在她的身后,还会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你追我赶的一波波浪潮,形成彼此激扬、相互激荡、共同激越的一江中华文化春水。如果通读分八条共846字的“福州共识”,不难发现,其遣词造句、行文习惯兼顾了两岸四地的语言文字特点,字里行间体现出两岸四地同胞血脉相连,文化同根,是与生俱来无法割舍的文化命运共同体,彼此同气连枝、休戚与共,在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方面有着共同的使命与责任。诚如旺台两岸互信基金会执行长苏进强先生所说,“中华文化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信仰,也是两岸最大的共识与共同资产。”希望未来两岸四地之间文化交流更加顺畅,文化认同不断凝聚,文化事业茁壮成长,文化品质持续提升,尤其是两岸之间,能够更多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相互交流融合向更高层次迈进。两岸四地通过重新开掘、审视中华文化,汲取新的观点和思想,赋予中华文化新的内涵与生命力,在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中,持续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唤醒两岸四地民众心底的中华文化之声,让社会精英与普罗大众都发动起来,共同探讨、力行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指日可待!(曾率 于澄澄 李媛媛 亢凯)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