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4年第1、2期

文化需要方略,发展呼唤共识——首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圆满结束

2014年02月27日 10:5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附: 福州共识全文)

  福州共识

  (2013年11月7日)

  当今时代,不同文化之间对话与冲突并存,合作与对决并立,正义与邪恶博弈。哪一方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哪一方就掌握了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动权。如何加强文化对话与合作,怎样应对文化冲突与对决,已经成为所有民族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对一个民族而言,文化软实力决定民族竞争力、民族向心力。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的复兴亟需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文化院及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等社会团体和传媒机构,于2013年11月6日至7日在福州举办首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以“探讨中华文化、凝聚发展共识”为主题,邀集两岸四地文化界知名人士,搭建两岸四地文化界交流平台,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四地同胞长远福祉及世界永久和平,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发展方略,真诚对话,存同寻异,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引入新视角、注入新思路。与会者就中华文化及其发展方略达成以下共识: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恢宏,是历代中华儿女共创共有的宝贵财富,是两岸四地同胞共存共享的精神家园,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复兴提供了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2、两岸四地同胞的共同愿景是中华民族复兴,共同承担着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天职,肩负着创新发展中华文化的神圣使命,理应携手并肩,共同应对国际文化的竞争挑战。

  3、两岸四地文化同根同源,各具特色,彼此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应秉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互相尊重、相互包容”原则,不断扩大交流合作范围,深化交流合作内涵,丰富交流合作形式,完善交流合作机制,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局面,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之凝聚,促进中华文化之认同。

  4、正视冲突、加强融合是中华文化应对世界大势之道。中华文化应保持民族性、展现包容性、赋予时代性,广泛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拓展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

  5、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亟需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两岸四地应主动作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努力扩大文化贸易、开创文化市场,积极加强文化交流、参与文明对话,不断更新传播理念、拓展传播渠道,共同建构分工合作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在对外传播中,应当深刻认识中外语言交流习惯、文化消费心理的差异,进行正确的语境分析及高明的话语转换。

  6、中华文化复兴需要民众参与,必须实现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发展。既要重视发展精英文化,彰显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提升中华文化人文精神;也要重视发展民间文化,显示中华文化民族性格,筑牢中华文化社会根基。

  7、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承永续的根本之道,应当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文化精华滋养灵魂,用中华文化精髓型塑价值。

  8、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历久弥新。应当在中华文化深厚土壤中,不断加快文化品牌创新、文化产业组织创新及文化商业模式创新,着力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产业结合,为中华文化复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