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4年第1、2期

凝望客家母亲的塑像

2014年03月03日 09:3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凝望客家母亲的塑像,再度回到客家母亲缘广场。

  公祭广场从1500平方米到150亩,母亲塑像从5米到20.35米,变化的不只是外观,还有内涵。一般人也许不会留意,当年是“母亲园”,如今已更名为“母亲缘”,一字之改,别开洞天。“母亲园”充其量只是一块园地,“母亲缘”则是内在境界的提升。有缘千里来相会。血缘、地缘、文缘……亲情、乡情、友情……祖地、原乡、精神家园……千丝万缕,一个缘字悉数概括!李文生告诉我,这个“缘”是由省委原副书记、省客联会会长林开钦提议改的。

  让我感慨的是,一年一度的公祭客家母亲河业已成为文化品牌。品牌塑造的背后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奉献,可歌可泣的故事呀。但最让人动容的是坚持和守望,十几年只做一件事,不断打造、不断完善、不断进取,这种锲而不舍的坚守,是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是来自一种信仰的力量!

  当问及客家文化的未来发展的方向时,李文生思路清晰答道:一是重塑“汀州客家博物馆”,二是继续打响“海峡客家”品牌,三是将公祭活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1993年,为迎接汀州千年庆典活动,在长汀县博物馆内特意布置陈列了客家专题展览,成立汀州客家博物馆。整个展览馆占地700平方米,共分为四个展室五个部分。展馆全面展示了汀州客家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以来,客家民系在汀州成熟发展的历史,展现了客家先民在汀州这块广袤的沃土上生息繁衍,并遍及世界各地,使汀州成为中国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的历史过程。是一部记载汀州跨越千年发展的悲壮史诗,是一部反映客家人艰苦创业的交响乐章。也正是这个展览,铸就了无可争辩的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地位,也为日后连续18届公祭客家母亲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展览受到海内外来宾的一致称赞,曾被誉为“中国客家第一馆”。

  18年的公祭客家母亲河的活动,不仅只是创立了一个传承、弘扬客家文化的载体,而且通过这个平台,再一次验证了没有客家就没有长汀历史文化名城,就没有汀江文明。因此,在新建设的“汀州客家博物馆”,将以客家孕育、形成、播迁、发展各个方面,更多地吸纳这些年研究成果,在原汀州府范围内阐述客家源与流,全方位诠释汀州文明、汀江文明,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人文和深远影响。“汀州客家博物馆”项目得到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列为了省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目前光是陈列小样就做了三稿,长度达到106米,整个展线将有1100米,内容翔实,脉络清晰。设计效果和陈列方案得到了省客联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预计在第20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之际开馆展出。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这些年来,从长汀进而到龙岩,一直都在打造“海峡客家”品牌,通过“海峡客家”平台整合客家文化资源,扩大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这些年已有台湾李、丘、张、江、吴、黄、游、饶、钟、熊、罗、魏、练等十几个客家姓氏宗亲七八千余人次回闽西寻根谒祖。追根溯源,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邱镜淳等台湾政要都相继率团回乡省亲谒祖,都亲身感受祖地乡亲的浓浓亲情。

  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5月5日,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第16届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签字仪式在台湾圆山饭店举行。客家文化促进了海峡两岸交流与融合,加深了台湾现有450万客家人同根同源同文的共识。

  为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在两岸交流中的巨大潜力,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客家的深度交流交往。目前省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将闽西客家申报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为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公祭客家母亲河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长汀县委县政府还拟将祭祀活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不是目的,而是从制度建设上将客家文化传承下去。这种文化上的坚守,是对世界上1.2亿客家人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是对民族认同感、民族团结以及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向往。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历史记忆,呵护人类未来。一位大师曾说过:“了解过去的一千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今后的五百年。”

  徜徉在客家母亲缘广场,场内水景、花坛遍布,景致怡人。这是一个敞开式的花园广场,已成为当地百姓休闲、娱乐和客家文化熏陶的重要场地。在客家母亲圣洁之光的庇护下,人们尽情享受着和谐、宁静和幸福的生活。广场的滨江配套了6米宽的堤顶路、木栈道、亲水平台,让人们亲近、感悟客家母亲河汀江提供了便利;已经封顶的客家大剧院,将成为弘扬、创新客家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广场四周后续将建有文化长廊,拟塑18位客家历史名人雕像;在景观亭内,《汀江客家母亲赋》也镌刻其上,这一力作将在客家人中世代相传。至此,我的耳畔仿佛传来稚嫩的童声:“汀江母亲,客家亲娘。手掬汀江水,脚踩袍衣地。喊一声母亲,唤一声亲娘!养育之恩,如日昭昭。春晖乳汁,永世不忘。馥郁长留,天地共长。殊勋伟业,百世流芳。”

  在飘荡的忽远忽近、时响时轻的天籁声中,我再一次将客家母亲的塑像深情地凝望……【作家 戎章榕(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