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创意做大茶产业
“世界茶道”发祥地的武夷山,千百年来,不仅儒、释、道三教和谐相处,共臻共荣,而且与山、水、茶水乳交融。“武夷茶道”吸收了儒、释、道之精髓,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儒教在于修心养性,佛教在于一切向善,道教精髓在于休闲养生。儒、释、道的核心价值,都融入了武夷茶道之中。武夷茶道文化是中国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武夷山,创意做大了茶产业。
福建省长苏树林撰写的《武夷茶道》:“武夷茶道,诚儒之道,佛之道,道之道。禀天地之精华,撷草木之芳润,得圣贤之妙谛;和阴阳,融太极,修仁德;凝于心,化于神,寓于行。武夷茶道,洵无道之道也。”虽然提及的是武夷茶道,但却是指以武夷茶为代表的福建茶道、海峡茶道。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兴旺,以茶为主的武夷山茶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旅游者的青睐。近年来,武夷山茶文化建设卓有成效。除了茶博园、数字茶博馆、《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还有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宋城武夷千古情城、“欢乐茶城”等等。此外,艺术团体的歌舞表演、市政府和各茶企的茶旅营销也风生水起。
为展示茶产业的魅力,武夷山各茶馆也都开始讲究茶艺、茶文化的表现力,邀请各地名家及当地文化人创作一系列茶类艺术作品。这些都是茶文化建设很成功的范例。其中,《印象大红袍》借助张艺谋等知名导演的创意策划,把悠远厚重的茶文化内涵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使之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文化旅游项目,和美丽的自然山水浓缩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数字茶博馆是一个集陈列、收藏、观赏、体验与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展示厅,通过看4D电影、模拟竹排游九曲、感受大型空中立体显示互动系统,领略武夷茶的悠久历史和演变过程。通过中央电视台《武夷茶文化》的拍摄,以及映象武夷、意象武夷、人文武夷等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开展,大红袍的文化支点更加厚重,更具时代特色。
历史上,因为“大红袍”一直是皇家贡品,民间知者甚少。从2006年开始,武夷山市推出“茶旅整合营销”,在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香港等城市成立武夷茶行业组织,建立“大红袍”诚信店,在全国持续掀起了“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的“大红袍”营销热潮。同时通过大红袍母树停采留养、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揭碑、哥德堡号访穗结缘等事件营销方式,大大提升了大红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武夷山还抓住茶博会举办的机会,打造武夷茶文化品牌,把武夷茶文化建设纳入整体战略布局,推动了武夷文化大发展,经济实力大增长。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为“大红袍”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益,目前武夷山有茶企1300多家,茶叶税收达2000多万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
此外,武夷山主景区还将与旅游、茶业部门在会上组织推介“两山”(武夷山、阿里山)、“两门”(厦门、金门)旅游线路,并签订世遗旅游产品集团采购协议。在武夷广场安排了欢乐茶城系列活动,在大王峰路沿线主干道开设“十里茶肆”,备好茶叶、茶具、茶水和地方茶点免费招待过往的游客与行人,让游客亲身享受在茶乡过茶节的乐趣,体会武夷山深厚的茶情和茶韵。(帆影/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