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同样有阿美族如此令人心胸豁达明朗、音域辽远广阔的草原歌曲,但和阿美族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复调唱法。而这是本篇所述的重点内容。依然回到郭英男唱的那句,即歌曲前奏的那句“哦咦啊嘿咳,啊咦呀啊咦呀”,采用复调唱法,仿佛声音在群山山谷间回荡的感觉。歌曲中部主题再现时,郭英男的复调唱法,遥相呼应,充分展示了多声部声乐的迷人魅力。台湾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元化,但台东阿美族以多人唱和的复调唱法,唱出的传统歌谣则是特立独行的。阿美族头目潘进添表示,早年部落民众不管务农或捕鱼,大家晚上都聚在一起,只要有人起音就有人唱和,才逐渐衍伸出独特的复调唱法,复调唱法不只是大家合唱,还要有默契配合的能力。
台东杵音文化艺术团长高淑娟,2014年与东吴大学音乐学系教授吕钰秀及台东部落耆老,远赴乔治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参加《国际传统复音音乐研讨会与文化交流》,部落耆老以复调演唱多首歌曲,引起各国学者瞩目。之后,他们透过马兰、马当、新马兰、都兰、宜湾、胆曼、长光、真柄、鹿野等9个部落耆老协助,完成许多古调录音纪录。高淑娟表示,台湾演唱复调主要以阿美族为主,歌曲中有2至3个高音唱和,彼此听似不相关,却十分协调,层次丰富,但也因为唱法困难,靠着歌唱者长年累积的默契演唱,让目前复调唱法仅存于老一辈的耆老中。这是年轻一辈学习的阻碍,因此如今许多古调、特殊的唱法也越来越少听到。
复调唱法在台湾称作复音唱法。复调唱法,简单地说,就是必须几个人唱,由几个声部构成的多声部音乐,比单声部音乐的层次更加丰富饱满。复调音乐最早产生于9世纪的西欧,主要用于宗教的无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是不用乐器伴奏,仅用人声演唱,以多声部音乐作为表演方式。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为了丰富声乐音乐,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堂的唱诗班(圣乐团)发展了越来越多的无伴奏合唱。文艺复兴后期,渐渐成为世俗音乐演唱形式。中国的音乐发展速度始终是缓慢的,但民间犹存这种无伴奏的单旋律演唱,很多山间民歌即是。但一个人唱山歌是很乏味的,所以对唱、复调唱法也都曾有之,只是复调唱法需要歌者之间长期的默契配合。这对于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而言太奢侈了,除非能够有皇家、贵族或富商的经济支持,专门设立机构培养一支这样的演唱队伍。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