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要正式介绍曲作者翁清溪先生了。翁大师,我愿意这样恭敬地称呼他。他的笔名是汤尼,所以在他的很多作品里,你会发现作曲是汤尼,编曲是翁清溪。其实作曲、编曲都是他。我对他的经历了解,也是通过百度百科的介绍,所以只能摘抄一段关于他的介绍给大家了解:
翁清溪先生1936年出生,2012年8月去世。一个台湾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享年77岁的翁老师,被誉为乐坛的“幕后金手指”及“60年代群星会时期的音乐教父”。打从60年代起,只要是被翁清溪相中的歌手,在他的量身打造之下,没有一个红不了的。
他是一位无师自通的音乐传奇人物,小提琴、黑管、萨克斯风、口琴、吉他、钢琴等多种乐器,都是透过自修而会演奏。他崛起于美军驻台时期的乐团演奏,23岁时便进入美军俱乐部演唱,28岁自组Tony大乐队,1971年更筹组华视乐团担任团长暨指挥,从无师自通逐渐成为音乐事业蓬勃的大师。
翁大师的很多作品都是先作曲后填词的,所以我在很多文章中都会特别地强调好歌曲最好是先作曲。这样旋律不会受到词的约束,可以自由驰骋。旋律有了自己的主题和情感线路后,经验丰富的词作家根据这个框架来填词,一样可以创作出好作品,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
很多流行音乐界的作曲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比如鼎鼎大名的罗大佑也是自学成才,最早期写《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亦然。聂耳当时创作这首歌曲一半,跑去日本进修音乐,在日本创作完成了这首歌曲再寄回来。翁大师也如此,他曾前后三次出国音乐深造,最早期是到欧洲学习古典的管弦技法,第二次是1973年进入波士顿百克里音乐院进修爵士乐,之后回国筹组台视大乐队同样担任团长,并进入电影圈担任电影作曲,参与《小城故事》、《原乡人》等电影配乐的工作,赢得多项国际配乐大奖,1985年年届50岁的他,第三度赴美是他断然在事业高峰期前往进入南加大研读电影配乐。一位真正热爱音乐的作曲者一定会痴迷地在音乐大海中不断地练习更高超的技艺,从而为攀越更高的巅峰做准备。
因而,我一直不喜欢说艺术创作者有业余和专业之别,而是职业与非职业之分。且艺术的学习,更不能说科班出身就是专业的,否则便是业余的。比如翁大师没去学校学习就能创作便是天赋使然,去国外进修只是为了学习更高的艺术表达技巧而已,和同行进行比较,了解更时尚的风格潮流,而好作品并非具备了这些技能就可以成功的。比如我们写作《梁祝》的作曲者何占豪也是无师自通学会创作的。他的第一首原创作品就是《梁祝》,创作当时他刚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想跟老师学习作曲而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就奋力创作了这首《梁祝》,想靠这首歌曲来赢得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上作曲课的机会。谁知,这竟是一首石破惊天的不朽名曲,已超过了老师们的作曲水平。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