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歌仔戏根在大陆
人们熟知,台湾歌仔戏根在大陆。在福建移民迁居台湾的过程中,原乡的戏曲艺术也被带去台湾。传入台湾的福建戏曲形式,有些保留了剧种的完整形态,同时为适应台湾的人文环境加以某些调整,如木偶戏、布袋戏、南音、皮影戏、梨园戏、高甲戏等,有些则是吸收了福建戏曲的演出形式,或撷取剧种的某一部分加以创新发展而成,如歌仔戏、车鼓戏、跳鼓阵等,各具特色,源远流长。
歌仔戏是祖国360个戏种惟一诞生于台湾的,但歌仔戏的根还是在闽南,闽南歌仔传到台湾,经过300年孕育,演变成歌仔戏。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所长曾学文曾经说过,“一部歌仔戏的历史,就是两地文化交流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岸歌仔戏交流实现零的突破是从学术领域开始的。1990年,在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举办的“闽台地方戏曲研讨会”上,台湾著名歌仔戏艺术家廖琼枝来到厦门,与厦门歌仔戏演员进行表演交流,这是两岸歌仔戏在分隔40年后的首次表演交流。1995年6月,漳州芗剧团成为第一个踏上宝岛的大陆歌仔戏剧团。2001年8月底至9月中旬,“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两岸四个歌仔戏发展的重要城市举行。2004年8月,海峡两岸首届歌仔戏艺术节在厦门开幕,引发了两岸歌仔戏交流掀起热潮。
厦门从歌仔戏诞生以来就是歌仔戏重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管是闽南的歌仔戏团还是台湾的歌仔戏团总要想方设法到厦门演出,海峡两岸恢复交流交往以来,厦门又一次次成为两岸歌仔戏交流的首选之地。
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曾永义教授,曾经从艺术教育和腔调剧种的乡土性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只有把中国腔调艺术的根留住,才能把歌仔戏的语言特色、乡土气息等传统神韵的魅力保留住。
台湾明华园戏剧总团总团长陈胜福也表示,两岸歌仔戏各有长处,可以取长补短。在大陆看到很优沃的文化底蕴,但台湾本身很活泼,接受外面信息也快,如果海峡两岸可以把这个力量加起来,歌仔戏将来在全世界上一定是“东方不败”。(帆影/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