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场讲座中,郑老又从造字学上分析了“诗”的奥义。“诗”即“言”与“寺”,“寺”是一个有政治、管理、祭祀等实用意义的词;而“言”字,则是用媒介的动作来说明事态的真相和真理。在这个意义上看,“诗”的意义同样贴合于史前时代为政治服务而政治为人民服务的功用。在此基础上,郑老又提出“孔子也是一个诗人”,孔子希望诗能发挥其教化功能,成为民间的教科书。在他的删选下,每一首诗都辐射出有益于他人的能量,所体现出的相互关怀的精神也就是郑老所推崇的“性灵”。诗中的爱情亦如是,有性灵的人借诗抒发的不会是私密的爱情,而是普世的人世的感动。(引自庞茜媛、周天欣报道)
于是不由想起郑老那首最为著名的《错误》,那守候在江南如莲花盛开的女子,因为等不到归人而必将败落的容颜,从诗经时代就已守候在那里于今犹在,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古代当代,男女永远无法平等,男人闯世界女人留守家门总归是常态,这达达而过的马蹄声因此才会如此揪紧女人的心,这首诗写出的确实是普世的关怀,也因此获得了人世久远的感动。
有意思的是,如此经典的郑氏品牌在《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唐捐编选的第9卷郑愁予35首诗里竟然没有选入(通读入选的35首,郑老的诗风保持着比较恒定的古典主义倾向,并未有遭受西方现代派异端思维冲洗的痕迹,或者说,郑老诗歌的现代性是比较弱的),这么一首耳熟能详的名篇唐捐一定不可能遗漏,他的“不选”一定有他的理由,期待有一天能见到唐捐以便我问一句“为什么”?
2013年,大陆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诗歌奖项柔刚诗歌奖第22届揭晓,郑愁予先生获得荣誉奖,授奖辞如下——
郑愁予的诗歌以温和、细腻的抒情风格,完美地结合了古典神韵与现代感性,在他干净而轻盈的语言背后展现出一种对于万物的欣喜感受和对于生活的诗意理解。郑愁予的诗歌是当代汉诗与传统文化联接的一个重要的启示和宝贵的成果。
第22届柔刚诗歌奖评委会决定将本届荣誉奖授予郑愁予先生,以褒奖他数十年以来对中国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 安琪[著名诗人]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