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1-2期

兰曲钗:畲家服饰代表着畲家文化

2016年03月18日 11:16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艺术传承更要讲究创新

  今年52岁的兰曲钗,是一个诚实憨厚的人,由于他从小精心向父亲学习剌绣畲族男女喜爱的服饰花纹,围兜、衣领、袖花、围裙花他都能绣,并且小小年纪就能制作传统的畲族服饰,闻名遐迩,受乡里的称赞。

  在几十年的畲族服饰制作中,兰曲钗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创新。他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选用新材料,在造型上不断创出新花样。比如,在领口和袖口,他大面积采用品种多样、款式新颖的花边,打破了以往以蓝、黑为主色调造成服饰穿在身上令人感到沉闷。服饰的领子、拦腰和鞋上的绣花,原先都是手工刺绣,花线要自己染色,还容易掉色,现在改为电脑绣花,更紧实细致,且不易变色。经过一番创新,新款的“凤凰装”色彩鲜艳、平整舒适、美观大方,成为畲族文化的代表符号。

  罗源是福建省畲族绣花比重最大的地区,对于兰曲钗来说,普通的畲服制作只要一天,而图案复杂的样式得绣八九天。他告诉记者,刺绣是最花工夫的环节,会做畲服的人本来就很少,能做畲服刺绣的人就更少了。他说,从事畲服刺绣的以男性居多,绣花是男人的手艺活。现在家族里,只有他一人懂得刺绣。

  兰曲钗说,畲服中女性所穿的“凤凰装”,一般由凤冠、花边衫、彩带、拦腰、花鞋5件组成,体现了畲族古代图腾崇拜的遗风。虽然目前畲服制作最繁杂的刺绣环节已交由电脑完成,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手工工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还有人花大价钱收藏这些精细工艺品,因此,有人花高价钱请他手工刺绣,一套纯手工制作的畲服要花费七八天时间。虽然劳动量巨大,但制作出来的精品欣赏价值出高。因此,在纯手工制作的时日,每天夜晚,兰曲钗守着一盏灯、一盒针,随着手指起落之间,绚丽的花纹繁华般出现,让他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美丽。因此,尽管这种活很累,但他仍然为之痴迷。他告诉记者,一套服饰做下来,虽然他感到筋疲力尽,但心里却感到甜蜜,因为一件精细的工艺品在手中诞生。

  “从祖辈传下来的畲族服饰,是代表畲民族的文化”,兰曲钗指出,以前畲民的日子再穷,但至少要做一套民族服饰新衣过年。现在生活好了,‘三月三’、结婚、拜庙这些大事,做新衣的人就更多了。

  这几年由于政府鼓励发展传统艺术,畲服市场也逐渐回暖,尤其是兰曲钗被评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畲族传统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后,找上门的订单倍增,平均每年都有六七百套订单,有些客户甚至来自浙江、北京等地。据悉,县里为鼓励发展传统畲族服饰生产,还专门拨款5万元,用于扩大、装饰他的店面,添置了制衣设备。因此,遇到高峰期,他把家里叔叔、婶婶都请来帮忙,14台机器同时开工,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此外,他们也获得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他制作的服饰走出罗源,走出福州,走出福建,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展示畲服的艺术。

  兰曲钗说,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畲族服饰订单纷至沓来,让他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所有的工艺全靠手工,实在花工太大,完全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为此,他的传统技艺开始有了机械化的改进。比如:的手工绣花正在逐渐为电脑绣花的现代工艺取代。以前一件斜开襟的“宁德装”用手工绣花需要9天的时间,产量难上规模,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现在鞋面用上电脑绣花后,虽然不如手绣来得古朴、自然,但形状更整齐、美观。他表示,由于服装是畲族文化最直接的体现,用于本民族文化展示、表演和收藏的,因此,他在制作服饰中,大部分还是会纯手工绣制,以保证原汁原味的生态美。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