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11期

闽北樟湖古镇崇蛇习俗旷古今

2017年01月24日 15:1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村民与蛇共舞

  樟湖镇的蛇文化,是闽北民俗文化的代表,樟湖蛇文化起源于当地蛇王庙的迎神赛会,樟湖蛇文化历史悠久,是古代闽越文化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信仰和精神文化,至今樟湖仍保留着比较原始古朴的蛇王庙,较为完整的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活动,建有蛇博物馆,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特别受到日本、台湾、北京等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2005年樟湖崇蛇民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樟湖镇东边码头处的蛇王庙,是为重檐悬山式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该庙与其他庙宇不同之处在于,其檐角处的仰头雕成蛇头,形态逼真。蛇王庙又称“连公庙”、“福庆堂 ”。当地人都不怕蛇,大人小孩都玩蛇,而且还玩得很亲。村民被蛇缠绕是一种吉祥。来到樟湖镇,仿佛就到了金庸笔下的欧阳锋的白陀山。这里至今保留着古朴的民间文化活动———祭蛇。

  福建古称“闽”,《说文解字》中有表述“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秦汉时期,闽中各地的先人信奉蛇神为祖先之神。在闽江流域崇蛇文化圈中,樟湖镇完整而原始的崇蛇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樟湖人以蛇作为图腾,他们不打蛇,忌食蛇肉,遇到蛇时还主动让路。

  崇拜蛇是越人的习俗,进入福建的越人与闽土著人经过长期互助融合,形成了闽越族,也传承了崇拜蛇的习俗。各地祭蛇的庙比比皆是。南平市延平区漳湖镇崇拜蛇民俗起源于秦汉时期,目前仍保留着比较古朴的元宵、游蛇灯、七夕、赛蛇神等民间崇蛇系列活动。祈求蛇神给人们带来“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好年景。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延平区樟湖镇都有崇拜蛇神的传统,当地人以蛇图腾作为祖先或保护神,按照蛇文化渊源、蛇王的象征体、敬蛇仪式、放蛇回归等环节,传承千年,直至今日。

  今年8月9日,正值七夕,樟湖镇迎来第十八届崇蛇文化旅游节最热闹的一天。早上6时左右,蛇王庙内便聚满了人群,耐心等待游蛇活动的开始。传统祭祀过后,蛇王巡游开始,村民们身着传统服装,旗幡招展,大锣开道,巡游队伍从蛇王庙浩浩荡荡出发,缓步前进,绕镇一周后,折返回蛇王庙。6点半,蛇王庙里里外外聚满了人。当地驯蛇能力高超、有威望的长者被称为“蛇王”,仪式由他主持。之前,村民上山捕回蛇后,存放在蛇王庙里的小口瓷罐或木桶里,养到初七这天,以作赛蛇之用。简单仪式后,蛇王向村民分发蛇。只见4名年轻小伙子上前,一人领走一条3米多长50多斤的大蟒蛇,小朋友们则兴奋地冲上去抢个头小的蛇。最大的一条蟒蛇,被封为“蛇圣”,重量超过60斤,人很难控制,得放在笼中由四人推着出行。游街开始了,有人抬神像,有人鸣锣开道,有人扛旌旗,小孩们则组成兵器阵和腰鼓队,老人则扮演成官兵、戴枷囚犯等。赛蛇队伍则人手一蛇,或握在手,或缠绕在肩,或盘绕在胸前、脖颈。行进过程中,小蛇还好处理,大蟒蛇由于非常重,走上一段路后得两人合扛才走得动。队伍路过之处,各家各户在门口设上香案,燃放鞭炮,同时在家门口摆上一盆清水,等赛蛇的人把蛇放入水中洗洗,让它清凉一会。游街过程中,居民和游客纷纷走上前去,摸摸大蟒蛇,玩玩小蛇,与蛇来个亲密接触,合影留念。 赛蛇仪式结束后,人们会把活蛇拿到闽江边放生,祈求蛇神给人们带来“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的好年景。由于蟒蛇是国家保护动物,大蟒蛇则不再放生,而是寄养在南平市区,来年再取回来参加仪式。

  每年七夕蛇节,都会有许多海外和港澳台游客专程来到樟湖镇与蛇同乐。马来西亚游客陈乃发,是第二次来到樟湖镇参加崇蛇文化旅游节,他今年还专门组织了27位属蛇的游客一起来到樟湖观赏蛇节。他认为,保护好民俗,是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方式。(文/戈壁)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