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信手拈来有韵致
尽管余险峰老师谦逊地认为自己对古典诗词着力不多,功夫不深,但对中国古典诗词,余险峰有着特别的迷恋。他认为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福建省文史馆副馆长,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地与那些诗词高手过从甚密,如赵玉林先生、欧孟秋先生、蒋平畴先生等,他觉得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赵老经常督促余险峰,并对其说,你不写诗对不起我。他经常向欧孟秋先生讨教,交流频繁。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人画形成,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水墨化表现,他源自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独特人文关怀,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诗词。诗词是书画作品精神的原乡。书画是艺术,更是文化,文化最大的功用是载道,文以载道,特别是书法,在这个方面是任何一门艺术都无法替代也不可比拟的。首先,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那么,文字除了具有其本身的表意性功能外,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书写过程的美,而一旦书家有了诗词的素养,便如同如虎添翼。书法能不经意地记录你很多的信息和密码,看你的字就能看出你的品质、你的性格,甚至你书写当下的喜怒哀乐的心情都能被记录下来。余险峰先生所写的旧体诗大都属于有感而发,因为有感而发,因此颇多佳句,这些佳句或豪迈,或清幽,或自在,或欢喜。如《北戴河怀古》中的“连天一勺乾隆水,传世五言萧显情”;如《过姜女庙》中的“姜女有知应不哭,长城万古壮中华”;如《红螺山行》中的“半缕浮云随意住,满渠清响洗心空”;如《客至》中的“清风翠竹送蝉鸣,梦觉客来茶正馨”;如《答友人》中的“一任斜阳好,何妨绿雨寒”等等,诗句体察入微,至真至切,透着一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大气与雅气。
“久慕桃源地,移家近水涯。踈篱堪度鸟,曲径好观霞。研洗三春绿,笔开万树花。含饴时听竹,天籁正牙牙。”这是余老师家搬到闽江边上的别墅后的诗作。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窥见到他追寻诗意的艺术世界和心灵世界。在余老师的旧体诗词当中,古律新韵,多信手拈来,游心自如,浑然天成,有唐宋文脉,才情哲思,意致深婉,唯美而不媚俗。?
临窗听竹,旧时清香。无论是书,是画,还是诗,余险峰先生带给我们的都如张爱玲的小说名篇之名《沉香屑》,让我们久久回味,久久沉醉。(林公翔)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