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是一名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港口生产一线从事物流工程的研发工作。他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发明创造20多年,开发了新型抓斗系列共140多种,广泛应用于港口、铁路、化工、军工、河道等行业,多次在日内瓦、布鲁塞尔等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和银奖,“防漏散货抓斗”等9项成果获国家专利,被誉为“抓斗大王”,并被英、美两国国际传记中心分别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及21世纪金质成就奖。
革新:累计为国家创造4亿多元经济效益
包起帆是1967届初中生,1968年进港务局的白莲泾码头做装卸工。多少年来,码头上装卸木材一直沿袭着笨重而又危险的手工操作法,先由工人下舱用钢丝绳捆扎,再用吊机起吊。由于每根原木重达几百斤,又圆又滑,起吊中随时可能下坠……包起帆从1968年进港工作到1981年的短短十几年,码头上死于木材装卸的就有11名职工,受伤职工多达546人次。
在1981年这一年里,他亲眼目睹了3名工人兄弟死于木材装卸,3个人加起来的年龄还不到80岁。朴素的工人兄弟间的情感使包起帆强烈地感受到,要靠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把工人兄弟的生命从虎口中夺回来。
其实那时候,包起帆对抓斗是一窍不通,面对重重困难,他顾不得自己的家庭,顾不得刚出世不久的孩子,日夜待在码头上做实验,不上工的时候就去图书馆、情报所查阅资料。为研制出能让工人们安全作业的木材抓斗,包起帆白天黑夜都盯在码头上,最多的时候3天3夜没有脱鞋睡过觉,5天5夜没有回过家……
在同事们的支持下,包起帆经过将近3年的艰难攻关,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终于在码头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一个工人下船舱用人力去捆扎木材了,因此再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同时装卸效率也提高了2.67倍。木材抓斗的革新成功,引起了港口同行的广泛关注。
木材抓斗初战告捷后,包起帆又把目光瞄准了“铁老虎”,那时用人力在船上搬生铁、卸废钢,工人常常累得爬不上船舱,由于作业时灰尘很大,人在舱口一露脸,只见两只眼珠是白的,周身一片乌黑。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包起帆又发明了“单索生铁抓斗”、“异步启闭废钢块料抓斗”、“新型液压抓斗”等等。他的这些创新和发明都是紧紧围绕着码头装卸生产第一线的薄弱环节而搞的,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他和他的同事们就在哪里动脑筋、搞创新。这些成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从而改变了我国港口木材、生铁、废钢等货物装卸工艺的落后状况,其科技成果还实现了产业化,不仅在国内20多个行业1000多个企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还批量出口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国家创造了4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