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5期

美丽乡村建设的永春样本

2017年07月06日 10:3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永春县从资金筹措的共建模式入手,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模式,不仅形成“村企联建、侨亲共建、金融帮建、村民参建”的筹措格局,而且形成一个全县动员、全民参与、联动参与、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

  ——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每年拨出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和1700万元的环境卫生补助经费;

  ——争取上级补助。2013-2015年度争取国家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共51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600万元、市级资金1500万元);还争取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级示范村、整治村和景观带项目;

  ——整合县建设美丽乡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金。按照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43个成员单位的项目和资金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了环境整治提升、立面装修、绿化美化亮化、流域治理、污水治理、文化挖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一大批项目;组织部、政法委、宣传部、农办、农业局、住建局、文体新局、林业局、旅游局等部门出台《永春县美丽乡村考评办法》等10份配套文件,建立“1+10”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动社会各界投资捐资。鼓励和引导企业家、侨胞侨亲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出“金佛手-美丽乡村贷”,发放信贷资金4亿多元。各个县级示范村筹建美丽乡村建设基金,共筹集基金2000多万元。

  5年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多元。

  有钱好办事,但有钱不能乱办事。永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从一开始就指向明确,坚持村庄建设不搞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标准、不拘一个建设模式等“三不”原则。注重引导利用乡土材料,乡村景观建设做到“三多三少”(即绿化多种树少种草、小路多石头少木头、材料多乡土的少城市的)。村庄规划设计的总体风格突出闽南特色、自然生态、乡土气息,注重装饰风格、体量、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村一策、突出特色。按照“合格村、示范村、精品村”梯度推进,实施“治污、美化、绿化、创新、致富、和谐”六大工程,着力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主题鲜明的美丽乡村,培育形成了“田园风貌型”“特色文化型”“滨溪休闲型”“产业带动型”“生态旅游型”“造福新村型”等6种类型的美丽乡村。

  美因差异而存在,美因传承而久远。传承乡村文明,保留田园风光,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各美其美的乡村画卷。

  永春县“三不原则”得到肯定并推广。时任副省长陈冬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就曾进行引用和阐发,并在2014年5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留住“乡愁”要做到“三不”》文章。他指出,农村建设要体现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做到三不: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

  二

  “记得住乡愁”是神来之笔,不仅是领导人文风改变,也是执政者人文情怀的自然彰显,是“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的逻辑延伸。如今“乡愁”成为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亮点,成为中国三农政策的新主题,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口号。

  永春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将“乡愁故里”作为发展目标之一,我感到有独到之处。

  以一首《乡愁》而闻名遐迩,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祖籍是永春县。1971年创作这首小诗只用20分钟,不仅让余光中吟咏后泪流满面,而且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强烈共鸣。

  永春县在2014年在筹建县文化馆时,独树一帜,另辟出一层楼作为“余光中文学馆”,并打出招牌,赢得声誉。为了打响乡愁文化品牌,趁热打铁,创作了交响诗剧《乡愁》,作为福建省参加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的唯一剧目为契机,推动“乡愁”走上全国舞台,持续扩大“乡愁”的影响力,打造“乡愁故里”也就应运而生。

  建有“余光中文学馆”,“乡愁故里”还需要更大的载体。于是,全国首个县级“中国乡愁公园”于2016年5月孕育而生。选择岵山镇核心区茂霞、塘溪、铺上、铺下、和林等5个村,分布着从明代至民国的闽南传统民居367座,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特色浑然、做工精致,将古树、古街、古寺、古寨、古井、古技艺、古建筑、古民俗融合展示,争取用3年时间,把绿色优势、历史优势、文化优势转化成产业特色和经济优势,打响“乡愁文化”的品牌。

  所谓的“乡愁公园”,实际上是依托前两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美丽于形,更要魅力于心。所谓“心”是文化,是留住乡愁。

  何谓乡愁?乡愁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血缘文化和血缘秩序、有着悠久历史的个人情绪和集体情绪,是母爱之根、故园之情、童年之结、自然之想、传统之恋与家国之爱,抚摸着中国人心灵最柔点。

  时任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曾用简洁的语言诠释:“乡愁”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记忆。

  永春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是以民生、民居、民俗为落脚点,以“貌、形、质、本、魂”为内在要求(“貌”,即优良的生态环境,“天蓝、山青、水绿、地净”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形”,即合理的空间布局,错落有致的村居是美丽乡村的外形美;“质”,即完善的配套服务,让农民跟市民一样,享受优质便捷的出行、就医、就学、养老等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本”,即雄厚的经济基础,只有老百姓富裕了,美丽才能真正地得到分享;“魂”,即和谐的社会风尚,和谐文明、健康淳朴的乡风才是美丽乡村真正的灵魂),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民意,突出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市民下乡、农民返乡”的幸福家园。

  美丽乡村不光是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也不光是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更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家园。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村是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为此,永春县着力突出“民魂”,在全县推进“美丽乡村?精神家园”工作,培育桃城镇、五里街镇、石鼓镇等10个“民魂”建设示范乡镇以及桃城镇丰山村、五里街镇埔头村、岵山镇茂霞村等9个“民魂”建设示范村。

  五里街镇浦头村是永春县“民魂”建设的缩影,不看则已,一看让人很是感叹。埔头村是福建省第一批传统村落,纬武经文,文化底蕴深厚,2014年列为永春县美丽乡村示范村,2015年晋升为泉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按照“美丽乡村?精神家园”行动的总体部署,以“仁义遐龄”为主题,深入挖掘整理族训、家训,梳理历代优秀乡贤的光辉事迹,发现身边普通好人好事,提升本村的典型人、典型事,并植入乡村文化广场上进行展示,努力培育“民魂”,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用本村典型人、典型事,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永春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让我感慨的是,策划、筹建文化村是镇挂职副镇长谢永宁 ,年仅32岁的年轻人,有想法有冲劲,整合了山、水、田、人、文、宅等当地资源,不仅有甲骨文主题公园的展示,还有时尚奇趣小屋的点缀;不仅恢复了藤牌武艺,甚至自己操刀撰写村歌歌词……尽管有些想法值得商榷,但凭他两年多的实践学到的许多东西,就足以让我感佩!

  五里街镇镇党委书记林玉品曾是打造大羽村的“幕后推手”,有感而发地说,挖掘当地“民魂”工作,需要有情怀、有激情的人。当时并未在意,行文至此,才觉得言有所指、言之深刻!他和小谢又何尝不是新乡贤呢!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一定有一批新乡贤的支撑。

  永春县在“民魂”建设上,既有量化指标,满足“五个一”标准要求(即建设一个乡村文化广场,凝炼一种精神主题,打造一批服务队伍,开展一系列活动,建成一个展示区域);又有文化载体,深入挖掘弘扬白鹤拳、香文化、侨乡、山歌、南音、漆篮、茶叶等人文资源,建设了38个主题文化馆或展览室,整合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文体设施等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南音、广场舞、门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还培育乡贤文化,既重“古贤”又重“今贤”,评选出一批历史名人榜、学子榜、能人榜、寿星榜、道德模范榜、身边好人榜、文明家庭榜、最美人物榜等,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风民俗。

  “民魂”或许就是乡愁的力量,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才是美丽的。

[责任编辑:李瑞艳]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