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17年初,一则媒体报道引发我的关注。在揭晓的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全国共有45个项目获奖,福建省有3个项目榜上有名,永春县大羽村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荣列其中。这是我国参照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新设立的一个政府大奖。
“大羽”凭啥飞上天?
“大羽”之轻微不足道。全村只有400余人,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小镇方兴未艾的当下,一个小山村获奖对其他地方有何借鉴意义?
“大羽”之重不容小觑。每年有20万多人慕名而来,大羽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高于经济发达的泉州平均水平,村财收入连年翻番;而在之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环境同样是“垃圾靠风刮,污水等蒸发”,通过邀请闽籍城乡规划专家骆中钊和厦门泛华规划设计院设计,将“白鹤拳文化”和“生态绿色”贯穿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其乡村综合整治模式曾在全省得到推广,先后获得全国荣誉称号:中国特色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等。
走进永春,我才知道,在2015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争创“联合国人居奖”。是把生态建设作为关键抓手,统筹区域发展,使永春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永春名副其实,努力打造“花园城市”。
永春县先从宜居环境上蓄势发力,同步打出最美县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和桃溪流域治理“三位一体”的组合拳,探索走出一条宜居宜游、绿色崛起的“美丽路径”,在桃源大地上绘就一幅宜居宜游和谐交融的图画。
在2014年9月启动的“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这是一个投资30亿元的大项目,从表面上看,是水流域治理,实质上是“全域性”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桃溪流过全县118个村庄,虽然以不到全县11%的土地面积,却生活了60%的人口,30多万人,整治桃溪就是美化永春,再现往日情景。永春因“众水会于桃溪一源”,古称“桃源”。朱熹曾留下了“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的传世佳句。桃溪流域综合治理是工作方式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的体现,抓住桃溪提升永春全境美丽。
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是依据整治环境、发展产业和挖掘文化“三部曲”进行的。在提升上同样依据“三部曲”进行,以“提升环境魅力、提升产业实力、提升村居活力”为工作内容,按照“点—线—面”梯度推进,穿点成线,连线成面,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达到“村点精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的效果,成为政府主导下城市反哺农村的途径和市场驱动下乡村产业再造机制,进而为城乡良性互动格局下的农村可持续发展创设了自我造血的功能。
应当说,大羽村的获奖是争创“联合国人居奖”的前奏曲,也就是说,永春县正在一步步地接近“联合国人居奖”的目标要求。
只有拉高目标,才能发力起跳摘得果实。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是从环境整治入手,但闽南人敢拼会赢的精神,不断追求更高目标,这在我采写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充分感受到了——
“立足全县抓提升、着眼全省做示范、面向全国建样板。”早在2014年,永春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就提出这样的定位;
向全国标杆学习,不仅率先发布《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而且编制完成公共服务、服务型党组织、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旅游建设、文体建设等6个子标准,形成“1+6”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体系;
明确提出把永春建设成“生态更优美、环境更整洁、产业更突显、文化更繁荣、农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的特色发展区域及全国山区美丽乡村的样板;
2016年6月被评为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2017年初被评为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县;
2016年8月,永春县委书记蔡萌芽作为福建省县级代表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参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典型经验交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永春县在出台《关于提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意见》指导性文件之后,2017年初又进一步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强肌体、增活力”的工作思路。“抓两头”,就是一头抓精品村的优化提升,一头抓县级示范村的创建培育。“带中间”,就是加强往年县级示范村的后续管护工作,实现美丽乡村面上整体提升。“强肌体”,就是扶持培育强村富民产业,增加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力支撑。“增活力”,就是深化“美丽乡村?精神家园”行动,不断丰富美丽乡村文化内涵,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
从提质扩面、内涵提升入手,总结提出提升推进的 “八个一”机制措施,即一个目标考评体系、一套卫生管理办法、一份产业发展规划、一批专业合作组织、一个便民服务网络、一批文体娱乐项目、一套社会管理机制、一套保障服务措施等,让乡愁有所寄托、让美丽形神兼备,旨在建设可复制的永春模式。
当永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9.5%,绿化程度95%;并获多个国家级称号: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等各种称号盛名于一身;
当永春县5年来,创建了50个县级示范村、137个乡镇级示范村、10个精品村、10个美丽镇区、3条示范线,形成了“五片三线两带”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当永春县2016年乡村旅游总人数达240.3万人次,占全县旅游人数的58.07%;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2.6亿元,占全县旅游收入的37.06%,被确定为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
县委书记蔡萌芽在永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全面转型、全境美丽、全域旅游、全员招商、全速崛起、全民幸福、全力保障。这“七个全字”既是目标又是措施,其目标之一是冲着“联合国人居奖”去。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一个并非是新词却赋予它新的内涵,瞬间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汇”。“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美是中国美的有机组成,建设美丽中国要有美丽乡村做基础。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城镇化进程不是以乡村消失为代价,即使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70%,仍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将农业发展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不是把乡村建设成为城市,而是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交相辉映、和谐互补,美美与共,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中国。永春县难能可贵的是,“谋全局者谋一域;谋万世者谋一时。”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来认识、来实践。从美丽乡村建设做起,既追求现代文明,又固守田园风光。串点连线扩面,丰富建设内涵,同步推动“美丽乡镇”“美丽片区”建设,从而全面建设“美丽永春”,最终以美丽中国为旨归。这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永春样本之根本所在。【阿榕】
[责任编辑:李瑞艳]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