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8年第5期

国学泰斗陈鼓应

2018年08月29日 15:35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转发 打印

  国学泰斗陈鼓应,是一位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

  与故土亲人的经年之隔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闽西长汀县,母亲在鼓浪屿怀上他,因此取了此名。 他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作为知识分子,他关心社会时局,将民主和民族作为生命的主轴,却也不断地卷入政治,被政治风波所放逐、隔绝。在孤独的逆旅中,投身学术文化的汪洋大海,寻找着心灵的原乡。
  陈鼓应成长于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从四、五岁有记忆开始,脑海中的画面就是日本飞机呼啸,“那是一个没有什么军事、政治价值的偏僻山区,却遭到无端的轰炸,母亲拉着我和妹妹惊慌失措地逃难,房屋被炸毁,平民百姓遭到伤亡。”他日后民族意识的萌发,也是深深地植根于这段幼年的记忆。
  当生活归于平静时,农村给他的感觉是亲切而怡人的。在长汀河田乡,他接受私塾教育,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四书五经。在田间地头他赤着脚到处奔跑,在山坡上放牛,在池塘边捕鱼。“农村的生活,四季分明,晚上看星星、看月亮,联想到司马迁的话,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最让陈鼓应难忘的是清明节。他的祖上是从河南颍州迁到福建的,传到他将近到了第20代。每年的清明节,全家都要翻山越岭,坐渡船来到供奉祖先的祠堂,祭拜祖先。在他的记忆中,村民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但行为方式通过家庭这个堡垒代代相传。村子里没有警察没有特务,却能很好地维持秩序。“我受父母影响、受整个村子的影响,‘尊尊亲亲’的宗法伦理渗透在我的血液里面。我们小时候有重大节日都会去祠堂,所以我希望现代化不要太城市化,建很多高楼大厦,把农村的祠堂给毁了,那是我们千百年来精神维系的一个中心。直到现在我没什么宗教信仰,但我一直继承了祖先崇拜的习俗。因为这样的基础,我绝不会赞成什么台独,也绝不会西化,讲什么‘我的灵魂要嫁给旧金山’。”
  但这样质朴安适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1949年,陈鼓应14岁时,因为父亲经商,随着父母和妹妹一家四口迁居台湾。他没有预想到从此以后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开始了和故土亲人的经年之隔。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